[发明专利]一种多倍体小桐子的诱导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52693.1 | 申请日: | 2013-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5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增富;牛龙见;陈茂盛;付乾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 主分类号: | A01H1/08 | 分类号: | A01H1/08 |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谢嘉;旃习涵 |
| 地址: | 666303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倍体 桐子 诱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涉及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尤其是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的多倍体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多倍体(polyploid)是指具有三套及三套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多倍体化是生物界进化的一种方式。在自然界中,一些极端环境条件,如温度变化和宇宙射线等可导致多倍体产生。人工诱导植物多倍体主要是采用秋水仙素或氨磺灵等化学处理、物理辐射诱导以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方法来获得。多倍体植物常常表现出抗逆性强、生长旺盛、有机营养成分含量高,因而在蔬菜、花卉、水果、中药和林木育种上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通过多倍体技术获得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诱导技术在育种方面应用的一个里程碑。近年来通过异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培养出的八倍体小黑麦更是展现了多倍体技术在培育植物新品种方面独具的优势。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又名小油桐、麻疯树、膏桐,属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风树属(Jatropha),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种子的含油量高达40%,是一种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能源植物。然而由于小桐子缺乏优良的栽培品种,产量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需要。因此,利用多倍体诱导技术来获得小桐子多倍体,从而改良小桐子的遗传性状,获得抗逆性强的高产小桐子新品种,具有良好地应用前景。但目前已经报道的小桐子多倍体诱导方法多是建立在组织培养基础上的方法,对实施者技术和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诱导周期短的多倍体小桐子的诱导方法,在非组织培养条件下,直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小桐子幼苗顶端生长点,诱导顶端生长点细胞染色体加倍,从而得到小桐子的多倍体。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一种多倍体小桐子的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成熟饱满的小桐子种子播种到育苗袋里,每个育苗袋播种两粒种子,置于25℃培养室,每天8小时光照,进行萌发;
(2)当小桐子幼苗长出两片子叶和一片真叶时,将脱脂棉放在两片子叶中间的顶端生长点上,脱脂棉与幼苗顶端生长点要尽可能接触;
(3)将小桐子幼苗置于25℃培养室,每天8小时光照生长,每天分别在8:00,16:00和23:00时,分三次用1%DMSO(二甲基亚砜)配制的0.1%~0.8%秋水仙素溶液滴到脱脂棉上对幼苗顶端生长点细胞进行处理,持续处理1~10天;
(4)处理后的小桐子幼苗在25℃培养室继续生长两个星期后,移栽至田间生长;
(5)待小桐子幼苗生长至植株高度为50cm时进行多倍体的筛选和鉴定。
优选的光照强度为5~8μmoles/m2/s。
优选以0.1%秋水仙素持续处理7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操作简便,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二、实验条件要求较低,易于控制,实验重复性好;三、诱导周期短,在一年内即可得到多倍体第一代种子,可加快多倍体育种进程。
附图说明
图1二倍体、四倍体和八倍体小桐子的气孔。
图2二倍体、四倍体和八倍体小桐子叶片细胞核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图3二倍体和四倍体小桐子的雌雄花以及花粉粒大小。
图4二倍体和四倍体小桐子的果实和种子照片。
图5二倍体和四倍体小桐子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附图和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
1.取材:小桐子种子采自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
2.将成熟饱满的小桐子种子播种到育苗袋里(8×10cm),每个育苗袋播种两粒种子,置于25℃培养室(8小时光照,光照强度5-8μmoles/m2/s,下同),进行萌发。
3.当小桐子幼苗长出两片子叶和一片真叶时,将脱脂棉放在两片子叶中间的顶端生长点上。脱脂棉与幼苗顶端生长点要尽可能接触,以确保随后加到脱脂棉上的药液能完全作用到顶端生长点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2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