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合金薄壁管材的生产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2441.9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新;高爱华;秦本东;孙付伟;郭宇;郭学锋;陈昊;任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3/08 | 分类号: | B21C23/08;B21C29/02;B21C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薄壁 管材 生产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塑性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金属材料的连续挤镦方法,具体涉及镁合金薄壁管材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镁及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易回收等优点,有“21世纪绿色环保工程材料”的美称。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高速轨道交通、电子通讯及人体医学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是当今社会发展潜力较大的轻有色金属材料。但实际中镁合金的应用领域远不如钢铁材料及铝合金材料广泛,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镁合金材料的强度偏低、塑性成型性能较差、抗腐蚀性能不佳等,因此,开发高性能的镁合金材料倍受研究者的青睐和关注,特别是生产高耐热性的航空材料、细丝材料及薄壁管材料等更需要高强度、优良塑性的镁合金材料。
文献研究表明:使用往复挤压法、等通道转角挤压可以改善镁合金材料的组织性能,但这些加工方法操作繁琐,需要翻转或转动装置,难以实现连续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中南大学的刘楚明、郑梁等著的《高强变形镁合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宇航材料工艺》2012年42卷第1期P8-12)文章中,记载了新型高强韧镁合金加工技术,并且作者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一种大直径高强耐热镁合金薄壁管材的挤压变形工艺》(公开号CN102400071A,公开日2012年4月4日)。但是该技术生产的镁合金薄壁管材较厚,变形温度高,合金材料处于半固态,挤压模具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寿命较短,很难挤压出镁合金薄壁管材。为了更好的改进镁合金的塑性加工技术,实现生产连续化,有必要研发一种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的镁合金成形技术,生产出镁合金薄壁管材,以适应当前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镁合金薄壁管材的生产方法及装置,它针对现有加工技术的不足,能够实现连续多道次挤镦成形,制备出晶粒细小、组织均匀、塑性优良的镁合金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用来生产薄壁管材,而且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一种镁合金连续挤镦变形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上挤压筒和下挤压筒,二者之间设置有凹模,所述上挤压筒、下挤压筒和凹模整体围成一个上下贯通的同心变形型腔,其中上挤压筒的内径略大于下挤压筒,所述上挤压筒的型腔内设置有挤压杆,该挤压杆的下端安装有贴合上挤压筒型腔内壁的挤压头,所述上挤压筒和下挤压筒的外壁上分别围有电阻加热圈,所述挤镦凹模中间设有中心孔,该中心孔内插有测温热电偶。
一种镁合金的管材挤压装置,包含中空结构的上挤压筒和下挤压筒,二者之间设有管材挤压模具,所述上挤压筒的型腔内设置有挤压杆,该挤压杆的下端安装有贴合上挤压筒型腔内壁的管材挤压模具,所述上挤压筒外壁缠绕有电阻加热圈,所述管材挤压模具中间设有中心孔,该中心孔内插有测温热电偶。
一种镁合金连续挤镦变形以及管材的加工工艺:
A1、把凹模压进上挤压筒和下挤压筒之间的圆槽内进行合模,并利用固定螺栓进行固定;
A2、将坯料装入上挤压筒内,并在下挤压筒内装入预压紧坯料,接着通过电阻加热圈给上挤压筒和下挤压筒加热,并把测温热电偶插进凹模中间的中心孔内,当达到预定温度时保温二十分钟;
A3、将下挤压筒里的坯料预压紧,使坯料充满凹模型腔,然后通过挤压杆把轴向压力传递给挤压头,使被挤镦坯料通过凹模进入下挤压筒,完成初次挤镦;
A4、经过初次挤镦后,向上移动挤压杆,再次装入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坯料,开动挤压机再次进行挤镦,完成一道次的挤镦后,把挤镦坯料锯下,加热到预定温度后放进上挤压筒,进行第二次挤镦变形,周而复始,直至达到设计的挤镦道次,完成整个连续挤镦过程,即可得到挤镦坯料;
A5、将挤镦坯料装入上挤压筒内,然后给上挤压筒外围的加热圈通电加热,当温度回升到300℃~360℃时保温,开动挤压装置通过挤压杆把挤镦坯料压到管材模具上,当挤镦坯料通过管材挤压模具的模孔后即可得到镁合金薄壁管材。
所述挤压杆向下运行的速度范围为10mm/min~15mm/min。
所述的挤压头采用高速钢W6Mo5Cr4V2制作而成。
所述的挤压杆、凹模和管材模具采用热作模具钢4Cr5MoVlSi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2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