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52350.5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1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安杨;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37/02 | 分类号: | B64D3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油箱 输油 通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燃油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
背景技术
某型直升机为了增加航程,采用加装辅助油箱为飞机增加燃油储油量的设计方案,在现有飞机上加装辅助油箱涉及到辅助油箱为主油箱输油及主油箱、辅助油箱通气问题,飞机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增加辅助油箱的设计方案,没有预留相应的接口。
现有的直升机没有采用过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功能设计到一起的设计方案,辅助油箱、主油箱的通气是分开的,通常的设计方案是在座舱内安装辅助油箱,辅助油箱仅为主油箱输油,在辅助油箱的上方通过导管连接到主油箱通气管路为辅助油箱通气;通气油箱通常为主油箱通气,安装到行李舱内,通过导管将主油箱与通气油箱连接,实现主油箱通气功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能为主油箱及辅助油箱通气,又能为发动机回油提供通道,增加飞机航程。
技术方案:一种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包括一个辅助油箱1及一个通气油箱2,在通气油箱2上通过第一通气接头6连接有通气导管3,通过第二通气接头7连接通气连接软管8,通气连接软管8的另一端连接到与发动机回油口连接的通气回油接头11,在辅助油箱1上设置有加油口盖10、下方设置有辅助油箱输油接头13,辅助油箱输油接头13通过输油软管16与主油箱输油接头12连接。
通过卡带14将辅助油箱固定在飞机地板的支架上。
通气油箱2通过支架4和卡箍5固定在辅助油箱1上。
通气连接软管8通过通气管连接卡箍9固定于通气回油接头11。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某型机上进行了实际应用,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系统布局良好,加装到飞机上后,与飞机现有结构协调良好,油箱的安装及固定良好,无干涉现象,能够实现油箱输油及油箱通气的功能。飞机在左右倾斜的飞行状态下,通气口始终在最高点,确保油箱通气状态良好,保证飞机飞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主视图
图2是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仰视图
图3是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俯视图
图4是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左视图
图5是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右视图
图6是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6。
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中辅助油箱及通气油箱箱体采用的是铝合金板材焊接成型的加工方式,辅助油箱的形状为方形带有倒圆,通气油箱的形状为圆桶形。辅助油箱内壁与冲压成型的加强隔板采用点焊的焊接方式焊接到一起,加强隔板上有加强槽和减轻孔,并在油箱的上部和底部开有凹槽,用于通气和串油,增强了油箱内部的连通性,油箱输油及通气回油接头用焊接方式焊接到辅助油箱上;通气箱用铝合金板焊接成型的加工方式成型,通气接头用焊接方式焊接到通气油箱上。辅助油箱和通气油箱能承受0.02Mpa气密压力。
一种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包括一个辅助油箱1及一个通气油箱2,在通气油箱2上通过第一通气接头6连接有通气导管3,通过第二通气接头7连接通气连接软管8,通气连接软管8的另一端连接到与发动机回油口连接的通气回油接头11,在辅助油箱1上设置有加油口盖10、下方设置有辅助油箱输油接头13,辅助油箱输油接头13通过输油软管16与主油箱输油接头12连接。
通过卡带14将辅助油箱固定在飞机地板的支架上。
通气油箱2通过支架4和卡箍5固定在辅助油箱1上。
通气连接软管8通过通气管连接卡箍9固定于通气回油接头11。
安装时,将通气油箱2通过卡箍5固定到辅助油箱1的支架5上;通气导管3连接到第一通气接头6上,用通气连接软管8将第二通气接头7与通气回油接头11连接,并用通气管连接卡箍9固定;用输油软管16主油箱输油接头12与辅助油箱输油接头13连接,并用辅助油箱输油软管固定卡箍15固定;用卡带14将油箱固定到支架上;盖上加油口盖10。
本发明在某型机上进行了实际应用,辅助油箱输油及通气结构系统布局良好,加装到飞机上后,与飞机现有结构协调良好,油箱的安装及固定良好,无干涉现象,能够实现油箱输油及油箱通气的功能。飞机在左右倾斜的飞行状态下,通气口始终在最高点,确保油箱通气状态良好,保证飞机飞行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2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