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消声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49585.9 | 申请日: | 201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朴基喆;金东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3/04 | 分类号: | F01N13/04;F01N13/14;F01N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a)要求于2012年12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144958的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消声器,并且特别涉及一种发出运动型排气声并且使废气至双消声器周围环境的热传递最小的双消声器。
背景技术
通常而言,消声器是一种减少产生于内燃机内部的噪声并且需要平衡设计以满足所有噪声影响和发动机输出的设备,这是由于当噪声影响增加时,增加了对废气流动的阻力以减小发动机输出。
同时,为了实现提供更多双消声器运动型声音的排气声,重要的是尽可能的减少高频噪声,并且在低频带宽和中频带宽内适当地增加轰鸣噪声。
图1显示了现有双消声器的结构,包括在外壳1中的多个挡板2,以便将外壳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多个腔3a、3b、3c、3d和3e。入口管4的一端位于第五腔3e中,同时入口管4穿透形成在外壳1的中间的第三腔3c以及与第三腔3c相邻的第四腔3d,而穿透第二腔3b的辅助管5的端部分别位于第一腔3a和第三腔3c中。穿透第一腔3a和第二腔3b的第一出口管6a的端部位于外壳1的一侧和第三腔3c上,而穿透第四腔3d和第五腔3e的第二出口管6b的端部位于外壳1的相对侧和第三腔3c上。
换言之,通过入口管导入的废气离开第四腔、经过第三腔、然后通过第一出口管和第二出口管进入尾管。但是,在现有双消声器中,因为排气噪声通过扩散和干扰而被抑制和减弱,同时废气经过第四腔和第三腔,所以轰鸣噪声不足以实现真正有效的运动型声音。
另外,由于第一腔、第三腔和第四腔为直接暴露于废气的区域,尤其是第三腔和第四腔在废气流动从而与外壳周围组件(如行李箱和保险杠)热传递的通路上。这些组件随着时间推移将受热损坏。
以上所描述的背景技术仅旨用于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与现有技术相关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消声器,该双消声器提供运动型排气声并且最小化从废气到消声器周围环境的热传递。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消声器,包括:入口管、出口管、外壳以及吸音材料,其中,入口管的一端导入来自发动机的废气;出口管的一端连接至入口管的相对端,在入口管的相对端处朝向双消声器一侧和相对侧形成分支,使得来自入口管的废气通过相对端排出;外壳围绕入口管和出口管以将入口管的端部和出口管的相对端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吸音材料设置在外壳中以填满外壳中除了设置入口管和出口管的余留空间的内部空间。
入口管可以具有形成在圆周上的穿孔开口。出口管可以具有形成在圆周上的穿孔开口。在双消声器的一侧和相对侧处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可以通过Y形连接管相互连接。在端部和相对侧的出口管可以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管而制成。
消声器可以进一步包括挡板,该挡板通过插入外壳而安装,使得外壳的内部空间可以被分隔。出口管还可以穿透挡板。
挡板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中间区域中的穿孔开口。挡板可以相对于入口管对称地设置在外壳的一侧和相对侧。多个挡板设置在外壳中,并且出口管可以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管而制成,使得每个管仅被一个挡板穿透。此外,吸音材料可以为玻璃纤维。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中所显示的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特征,在此之后所给附图仅作为例证的方式,因而对本发明是非限定性的,其中:
图1为显示根据相关技术的双消声器的剖视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通过双消声器的入口管形成的穿孔开口的剖视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通过双消声器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形成的穿孔开口的剖视图;以及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挡板的配置的视图。
应当了解,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其呈现了阐述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首选特征的简化表示。在此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的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定向、定位和外形,将部分地由特定目的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所确定。
在这些附图中,在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中,附图标记指代本发明的相同或等效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双消声器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95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