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器以及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49491.1 | 申请日: | 2013-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6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俊;蔡盈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H05K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以及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尤其是关于一种具有遮光装置的显示器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的强光和杂质光干扰,从而影响其显示效果,进而影响到使用者对显示器上的画面和信息的正确感知。为了保证使用者在强光和杂质光干扰环境中依然能够正确感知显示器上的画面和信息,一般采用遮光罩以遮挡强光和杂质光,而目前使用的遮光罩分为外挂式遮光罩和内嵌式遮光罩。
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使用外挂式遮光罩的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器10包括显示屏100、壳体110及外挂式遮光罩120,壳体110包覆于显示屏100的外围,外挂式遮光罩120通过不干胶固定于壳体110的表面,用于阻挡照射至显示屏100表面的强光。
参照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内嵌式遮光罩的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器20包括显示屏200、壳体210及内嵌式遮光装置,壳体210包覆于显示屏200的外围。内嵌式遮光装置包括三片独立的遮光件221、222及223,对应于三片独立的遮光件,壳体210上设有三个独立的收容槽211用以收纳遮光件221、222及223。内嵌式遮光装置处于未使用状态时,遮光件221、222及223通过收容槽211分别收纳于显示器壳体210内部,内嵌式遮光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遮光件221、222及223依次自收容槽211中被拉出凸伸于壳体210外部用于阻挡照射至显示屏200表面的强光。
然而,受显示器薄化及边框窄化趋势的影响,现有的外挂式遮光罩和内嵌式遮光罩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足。外挂式遮光罩的使用缺陷,如:遮光罩的固定需要较大的空间;使用不干胶粘贴的安装方式,污染显示器,拆卸不便,易脱落;收纳不方便,容易丢失。内嵌式遮光罩的使用缺陷,如:需要在显示器壳体内设置多个独立的收纳空间,且收纳空间需要足够大以容纳可用以挡光的遮光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显示器的厚度;且遮光件的接缝处容易漏光,影响使用。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遮光装置,使能满足显示器特别是窄边框显示器在强光环境中使用的遮光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及显示装置,其利用设置可挠性遮光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挂式遮光装置的收纳、残胶或无法再次黏贴的问题,亦不会受到显示器窄边框的限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包含:显示屏、壳体及可挠性遮光装置。该壳体包覆于该显示屏外并具有显示窗口以露出该显示屏的显示区,该壳体包括前框,该前框界定该显示窗口,该前框具有第一侧边,且该第一侧边具有第一安装槽。该可挠性遮光装置,其中,当该可挠性遮光装置处于未使用状态时,该可挠性遮光装置自该第一安装槽收纳于该壳体内;当该可挠性遮光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该可挠性遮光装置自该第一安装槽凸伸于该壳体外用以遮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可挠性遮光装置包括本体及第一折叠部,该第一折叠部的第一端与该本体的第一端相连接,且该可挠性遮光装置处于该未使用状态时,该第一折叠部自该本体的第一端弯折并覆盖于该本体上;该可挠性遮光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该本体位于该第一侧边,且该第一折叠部自该本体的第一端弯折并固定于该前框的第二侧边,其中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二侧边相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前框的该第二侧边具有第二安装槽,用以于该可挠性遮光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固定该第一折叠部于该第二侧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安装槽为自该第二侧边挖设的凹槽;或者该第二侧边具有第一凸块以及第二凸块,该第一凸块与该第二凸块配合形成该第二安装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前框的该第二侧边具有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折叠部上具有第二固定件,该第一固定件与该第二固定件配合用以于该可挠性遮光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固定该第一折叠部于该第二侧边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固定件为固定孔,该第二固定件为凸起;或者该第一固定件为第一磁性体,该第二固定件为可与该第一磁性体相吸引的第二磁性体;或者该第一固定件为第一可粘着层,该第二固定件为可与该第一可粘着层配合粘着的第二可粘着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94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i-Si-C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开窗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