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萜类化合物的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48197.9 | 申请日: | 2013-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1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彭成;熊亮;谢晓芳;周勤梅;郭力;刘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1/343 | 分类号: | A61K31/343;A61P7/02;C07D307/9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杜朗宇 |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用途 | ||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萜类化合物的用途。具体涉及益母草中紫罗烷类化合物的用途及其提取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益母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茺蔚,被列为上品。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之为“血家之圣药”,主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为妇科经产要药。
益母草中主要含有生物碱、二萜、黄酮、环烯醚萜苷、苯丙醇苷、挥发油、肽类和脂肪酸类等成分,目前活性研究较多的主要是生物碱和二萜类:
(1)生物碱:主要包括水苏碱、益母草碱、益母草啶和益母草宁等。现代研究表明益母草总生物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其中,益母草碱不仅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还具有神经保护活性。
(2)二萜:近年来对其活性成分研究增多,其中Leoheteronin A和Leopersin G明显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有很好的前景;prehispanolone为一种血小板拮抗因子,可抑制血小板聚集;leojaponin对谷氨酸盐损伤的大脑皮层细胞有保护作用;Khan得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具有抗炎作用等。
随着人们对益母草认识的加深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益母草药效部位和活性成分的研究迅速开展,但是针对益母草倍半萜的研究还很少。而且抗凝血成分可能与益母草的传统功效“活血”相关,但有关抗凝血成分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由此可见,从益母草中获得抗凝血成分具有很好的前景和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萜类化合物的新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类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所示的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凝血药物中的用途,其结构式如下:
式I
其中,R1为H、C1-5的直链烷基、糖基或其中,R2选自C1-4的直链烷基。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抗血栓的药物。目前,抗凝血药物多用于防治血栓形成的疾病。
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式Ⅱ。
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为2-羟基-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葵-6-烯-8-酮。
优选地,所述化合物为(2S,5S)-2-羟基-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葵-6-烯-8-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2S,5S)-2-羟基-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葵-6-烯-8-酮的提取纯化方法,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称取益母草药材,粉碎,加95%v/v乙醇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后,得到乙醇浸膏;
(2)将乙醇浸膏用水分散,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乙酸乙酯部分,减压回收溶剂,得乙酸乙酯浸膏;
(3)采用硅胶柱色谱对乙酸乙酯浸膏进行分离,石油醚:丙酮=(100:1)~(0:1)梯度洗脱,取石油醚-丙酮=10:1洗脱部分上反相聚苯乙烯型树脂柱,30-100%v/v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收集50%甲醇洗脱部分,再上凝胶柱色谱,石油醚-氯仿-甲醇=5:5:1洗脱,薄层追踪,收集含有目标化合物的洗脱液,回收溶剂,剩余物再先后经制备薄层色谱、反相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即得。
其中,制备薄层色谱的展开剂为分离石油醚-丙酮=8:1,反相液相制备色谱的流动相为75%v/v甲醇水溶液。
其余糖苷类、醚类、酯类化合物,均可用2-羟基-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葵-6-烯-8-酮为原料,采用常规合成方法制备即可。
本发明从益母草中首次分离得到的紫罗烷类倍半萜化合物,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有延长趋势,具有一定的抗凝血活性,为抗血栓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化合物1的ESI-MS图
图2化合物1的1H-NMR图
图3化合物1的13C-NMR图
图4化合物1对体外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图
图5化合物1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2S,5S)-2-羟基-2,6,10,10-四甲基-1-氧杂螺[4.5]葵-6-烯-8-酮(化合物1)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81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