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THz-TDS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定中草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6692.6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4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卓勇;汪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秀民 |
地址: | 10004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thz tds 结合 化学 计量学 鉴定 中草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THz-TDS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定中草药的方法,属于中草药的鉴定与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医及中药理论逐渐走出国门为世界所关注,人们对中医及中药原理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烈,研究手段也逐渐丰富。但是随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伪劣中草药产品充斥于市场中,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为中医中药进一步发展的制约。近年来,随着生产实际需要的增长和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中草药的鉴别手段也日臻完善,主要集中于研究中草药的鉴别特征和化学成分,并以此鉴定中草药的真伪及优劣,进而确保中草药的疗效及病人的用药安全。目前,对于中草药的鉴别,较多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以实现快速、准确鉴定中草药的目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以分析手段标出中药特性共有峰的技术,包括各种色谱、光谱技术以及基因指纹图谱技术。但上述各种中草药指纹图谱技术都需对样品进行浸渍、分离、浓缩等预处理,分析时间长,操作繁琐,且检测结束后,药材不能再用,因此,上述指纹图谱技术只适于进行对中草药进行抽查检测。
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广泛,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然而还有更多成分复杂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还在研究中,进而采用现有技术难以对上述中草药进行有效鉴定。这其中,对大黄的真伪鉴别更成为中草药鉴别领域的难点及研究热点。
大黄,具体指蓼科植物,是一种成分部分未知且组成极为复杂的中草药,从而对大黄的鉴定一直是业界内人士公认的难题。其中,药典收录了三种正品大黄,包括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上述三种正品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近年来,随着大黄的广泛应用,市面上出现了将华北大黄、藏边大黄、河套大黄等伪品大黄的根和根茎混入正品大黄中的情况,但这些伪品大黄的泻下作用远不及正品大黄,有些甚至可能会引起腹痛。但是,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鉴别方法却无法实现对真伪大黄的鉴别,也成为了中医用药上的困扰。
太赫兹辐射是指频率在0.1THz-10THz,波长在0.03-3mm之间的电磁波,其波段位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是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过渡的区域,在电磁波频谱中占有很特殊的位置。现有技术中已逐渐开发出利用太赫兹辐射的方法以鉴别中草药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将THz辐射用于中草药研究具有以下优点:(1)大多数中草药所含生物大分子的低频振动或转动模式处在THz波段,因此不同中草药有相应的特征谱,可以有效区别各种中药成分;(2)THz辐射的光子能量较低,不会对中草药产生有害的电离辐射,鉴别后的中草药依然可以使用;(3)THz辐射具有相干性,能够直接测量电场的振幅和相位,可以方便地提取中草药样品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而红外光谱只能得到某一频率光的强度信息;(4)THz辐射脉冲宽度在皮秒到飞秒量级,可以对中草药进行时间分辨的瞬态光谱研究,而且通过采样测量技术,能有效抑制背景辐射的干扰,得到信噪比很高的时域谱。
基于此,中国专利CN1614391A公开了一种对中草药真伪及质量鉴别的快速无损分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THz-TDS装置分别测定已知和待测中草药的THz-TDS光谱图,经过傅里叶变换,再对纵坐标取对数,得到中草药的指纹吸收图谱;(2)对比上述中草药的指纹吸收图谱,相同波段的指纹吸收峰图谱相近,则待测中草药为真药材,吸收峰弱,则待测中草药中化学组分含量减少,若图谱不同,则判为假药材。上述分析方法利用中草药样品中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快速、无损地检测与鉴别,但该方法的鉴别是依赖于已经建立的中草药的指纹吸收图谱,但是对于诸多的没有明显的特征指纹图谱的中草药样品尤其是特征指纹图谱极其不易辨识的大黄而言,则并不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师范大学,未经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6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