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故障定位及隔离的方法和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46421.0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5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52/02;H04W76/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 定位 隔离 方法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故障定位及隔离的方法和检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监测设备发送的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故障信息以及产生报警信息的监测设备的信息;根据报警信息查找与监测设备相匹配的执行设备,并向服务器发送报警信息;向执行设备发送唤醒消息,使执行设备在接收到唤醒消息之后的第一时间内保持唤醒状态;接收服务器根据报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内生成的决策信息,并发送给执行设备,使执行设备执行决策信息所对应的动作。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智能电网系统中,执行设备需要根据决策消息先唤醒之后才能接受决策消息执行指令的问题,实现了对执行设备的提前唤醒,从而降低有低功耗需求的执行设备的执行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低功耗配电通信网络中故障定位及隔离的方法和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应用中设备的通信方式分为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其中,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CDMA/GPRS/Wi-Fi通信:具有部署简单,速率适中,投资运营成本较低,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建通信系统一般考虑在重要的通信主干线采用高速可靠性价比优越的光纤通信,而到一般终端设备的最后一跳的通信则可以采用灵活方便速率适中投资运行成本较低的GPRS或者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
而在无线通信方式中,在有低功耗需求的情况下,允许终端进行休眠操作来节省功耗。例如在蜂窝网中终端可以DRX周期进行休眠,Wi-Fi网络中终端可以按照AP指定的休眠周期休眠。
以智能电网为例,现在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逐步地从局部的、单一功能的自动化,向整体系统综合自动化发展,并且从输电网自动化向配电网自动化延伸。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低于110KV的电力网。而配电网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故障检测隔离和恢复(FaultDetection Isolation Recovery,FDIR),电压和无功管理(Integrated Volt-VARControl,IVVC),相角测量(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负荷管理等。配电网的这些功能实现都离不开自动化设备--馈线终端设备(Feeder terminal unit,FTU)之间以及与电网控制中心的通信。
世界范围大面积连锁停电频繁发生,损失巨大。2003北美大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约60亿美元。因此在智能电网中的配电自动化要提高系统的全局可视化程度和预警能力,灵巧的和快速的实现自愈至关重要。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监测配电设备FTU信息,如有异常需要上报给SCADA系统进行判断处理。
由于配电网属于中压,FTU可能会采用电池供电,这时FTU终端有低功耗需求需要休眠。因此对如图1所示的典型场景的解决方案通常为:
1.FTU监测终端1和FTU监测终端2(简称s1、s2)上报线路没有电流,存在断路故障的信息;
2.基站转发s1、s2上报的信息给SCADA系统;
3.SCADA系统根据收集到的相关传感器上报的信息,判断故障区域,并决策与s1匹配的FTU执行终端(断路器1,简称r1)断开网络,让故障范围最小化;
4.基站收到SCADA发送给r1的断开网络消息后,先判断r1此时是否处于休眠状态时,如果处于休眠状态则基站给r1发送唤醒消息;
5.当r1被唤醒后,基站会给r1转发由SCADA发送的断开网络决策信息,r1根据断开网络决策信息执行相应的断开操作。
在此方案的执行中,如果遇到r1等执行设备处于休眠状态时,基站需要等待SCADA系统断开网络的决策消息,再根据该决策消息先唤醒相应的执行设备后,才能转发SCADA发送给执行设备的执行消息。整个执行时延较长。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6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