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双腔葫芦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6275.1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7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其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其书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陈亚石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葫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族吹奏乐器中的一种改进的新型双腔葫芦埙。
背景技术:
埙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音色古朴,典雅,具有独特的迷人魅力,可独奏、合奏,埙的外形有多种样式,球状、梨状等,均为单一内空腔。在空腔壳上开有一至六个音孔,用手指按音孔,通过吹气孔吹气,使空腔中空气振动发音,埙的音域狭窄,其音域只有八度左右,近年来经不少音乐工作者改进,出现了双腔葫芦埙,增加了音孔的数量,扩大了音域,可以奏两个八度以上的音,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第1、2音孔发音音色异常,带有喉音,音量偏小,另外平吹与超吹衔接点,音色不统一,不能平稳过渡,按十二平均律的要求,中间还差一个音。更难达到满意效果,故需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色,音量正常统一,能准确方便吹奏出十二平均律的新型双腔葫芦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双腔葫芦埙由上腔与下腔组成,上腔与下腔中间有蜂腰孔连通,上腔与下腔壳体上分布有10个音孔,上腔顶端设有吹孔,其特征是:第一步调整上腔容积与下腔容积比达到0.65至0.90之间,也就是上腔容积小于下腔容积;第二步调整蜂腰孔,使超吹第一个音(音孔全闭)与平吹最高音(音孔全开)的音程关系等于或小于小二度。第三步调整第1音孔,使1音孔均分割成两小孔,与胴音形成小二度加小二度音程关系。
本发明的优点是吹奏埙时音色,音量正常统一,消除了个别音和音量偏小的异常的问题,使平吹最高音(音孔全开)与超吹第一个音(音孔全闭)的音程关系等于或小于小二度音程,填补了埙吹奏十二平均律差一个音的空白。音色统一,平稳过渡使之不用音孔半闭指法,既能准确吹奏出十二平均律。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双腔葫芦埙结构示意图。
其中,1—10、音孔,11、上腔,12、下腔,13、蜂腰孔,14、吹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按上述技术方案实施,如图1所示,新型双腔葫芦埙由上腔11与下腔12组成,上腔11与下腔12中间有蜂腰孔13连通,上腔11与下腔12壳体上分布有音孔1—10,上腔11顶端设有吹孔14,其特征是:第一步调整上腔11容积与下腔12容积比达到0.65至0.90之间,第二步调整蜂腰孔13大小,使超吹第一个音(音孔全闭)与平吹最高音(音孔全开)的音程关系等于或小于小二度。第三步调整第1音孔,使第一1音孔均分割成两小孔,与胴音形成小二度加小二度音程关系。分布在腔壳体上的音孔,其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孔的大小略有变化,吹孔的直径以10毫米左右为好,这样,当双手握埙,十个手指能全按音孔,吹奏时能轻松自如发出二个八度以上的音,以便更好地发挥埙在音乐舞台上的作用。埙的制作材料除了用陶、石、骨等之外还可用硬质木材及工程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其书,未经王其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6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