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米油制备中原料预处理用的风干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6058.2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4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尹登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阳信慧源油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7/00 | 分类号: | F26B17/00;F26B25/04;F26B2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518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米 制备 原料 预处理 风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米油制备过程中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稻米油制备中原料预处理用的风干机。
背景技术
现有稻米油的生产工艺中,对稻米糠进行预处理的阶段大多比较简单,普遍的稻米糠预处理工艺为将稻米糠用炒锅旋转翻炒进行预去水,然后稻米糠进入造粒机造粒,通过密封胶龙输送至存料箱,储备,为后续工艺所用。目前这种稻米糠预处理工艺得到的原料中含水量高达17%左右,含水量过高会直接影响后续工艺造粒不成形、浸出车间溶耗消耗大,得到稻米油的残油高、品质差。另外也有一些对稻米糠的预处理工艺进行小的改进的,例如增加对稻米糠的翻炒温度或时间,但效果大多都不理想,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均会造成稻米糠中的稻米油失活,影响稻米油的浸出量和品质。因此如何既能有效降低稻米糠粒中的水分含量,又不破坏稻米糠中稻米油的活性,是目前稻米油生产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了一种稻米油制备中原料预处理用的风干机,将该风干机设置于造粒机的后面,对稻米糠粒进行风干处理,既能降低稻米糠粒中的水分含量,又能保证稻米糠中的稻米油不失活,可提高最终得到稻米油的品质,且该风干机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易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稻米油制备中原料预处理用的风干机,其特点在于该风干机主要包括出风筒、风干筒、振动器、筛网,其中风干筒顶端连接出风筒,出风筒边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和正进风口,风干筒的筒体内设有筛网,风干筒的中段外壁上还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振动器。
以上所述的风干筒的筒体内设有五个倾斜设置的筛网,筛网与竖直面所成角度由上到下依次为45°、47°、50°、55°、60°,由上到下的四个筛网倾斜位置较低的一端与风干筒内壁之间留有15~25cm的空隙,最底部的筛网倾斜位置较低的一端与风干筒内壁接触。
以上所述的两个振动器的振动方向相反,振动器连接电机。
以上在所述的筒体内的正进风口以下,出料口以上的位置设有底层网面。
以上所述的出风筒7连接风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风干机的进料口和设在顶端,出料口设在底端,正进风口设在底端,料粒由上往下掉落,热风通过正进风口由下往上输送,与料粒形成对流,更加便于水分向上蒸发;筛网倾斜设置,并且倾斜角度不同,自上而下与竖直方向成的倾斜角度变大,可以确保上部含水量高的料粒与下部含水量低的料粒下料速度基本保持一致,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堵料;风干筒两侧设有对称的振动器,振动方向相反,可以使风干筒稳定的来回震动,确保下料速度稳定,避免风干筒震动失衡造成下料过快。
另外通过在造粒机后增加本发明所述的风干机,可使稻米油原料粒即稻米糠粒中的含水量降到9%以下,大大提高了最终得到稻米油的品质,并且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稻米油制备中原料预处理用的风干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振动器,2为风干筒,3为筛网,4为进料口,5为正进风口,6为出料口,7为出风筒,8为底层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1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1可知,一种稻米油制备中原料预处理用的风干机,其特点在于该风干机主要包括出风筒7、风干筒2、振动器1、筛网3,其中风干筒2顶端连接出风筒7,出风筒边设有进料口4,底部设有出料口6和正进风口5,风干筒2的筒体内设有筛网3,风干筒2的中段外壁上还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振动器1。
以上所述的风干筒2的筒体内设有五个倾斜设置的筛网3,筛网3与竖直面所成角度由上到下依次为45°、47°、50°、55°、60°,由上到下的四个筛网3倾斜位置较低的一端与风干筒2内壁之间留有15~25cm的空隙,最底部的筛网3倾斜位置较低的一端与风干筒3内壁接触。
以上所述的两个振动器1的振动方向相反,振动器1连接电机。
以上在所述的筒体内的正进风口5以下,出料口6以上的位置设有底层网面8。
以上所述的出风筒7连接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阳信慧源油脂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阳信慧源油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6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