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5531.5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4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牛赡光;王清海;李泉涌;刘幸红;李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赡光;李鹏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N63/02;A01P3/00;C12R1/125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韩百翠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枯草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植物病害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株能够高效防治植物病害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用途,以及采用该枯草芽孢杆菌制备的生物防治制剂。
背景技术
植物病害严重影响农林作物生长,甚至引起作物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植物病害的防治,常规采用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化学防治、培育抗病品种以及生物防治。抗病品种周期长,抗性单一。化学防治使用药剂时间长、使用量大,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同时,也使得病原菌对其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下降甚至失败。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具有广阔的前景。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在物种、基因组成和生态功能上的多样性。近海潮间带植物生境的微生物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种群,其生境的独特性决定了该区域微生物较高的药用价值。海洋微生物产生药用活性物质一般是以菌株为单位的。即使是同种的微生物菌株在不同的生境下适应环境,代谢途径不同,产生的药用物质不同。目前海洋微生物分布的生境主要分为近海、深海和极地。其中近海生境种微生物不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后两种生境,其中潮间带是近海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5000种新的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其中大多数是有海洋微生物产生的。作为海洋生物组成种类最多的一类生物,专家学者认为海洋微生物仍有99.5%~99.9%未被认识,因此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效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的新的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RC-1。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作用谱广、抗逆性强,在植物根际能够快速大量定殖等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所提供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RC-1,是从山东省潍坊市潍北地区近海潮间带海泥中分离获得的,已于2013年4月2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No.7501。其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或LB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乳白偏黄色,表面粗糙起褶皱,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28℃下培养两天后,镜检,菌体细胞呈杆状,能运动。经革兰氏染色呈 阳性(以大肠杆菌为对照)。经芽孢染色后观察芽孢呈椭圆形或柱状。
本发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C-1的培养方法或繁殖方法包括:
(1)普通培养保存采用LB培养基,配方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pH调至7.0-7.2;
(2)实验室液体培养采用LB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蒸馏水1000mL,pH调至7.0-7.2;
(3)大量发酵培养,配方为:黄豆粉3.0%,玉米粉3.0%,NaCl0.1%,CaCO30.2%,其余为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制剂,所述生物防治制剂包括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C-1。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所述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向具有土传病害的植物施用上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C-1或者上述生物防治制剂。
本发明也提供了上述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或者上述生物防治制剂在防治植物土传病害中的用途。
就上述生物防治制剂、生物防治方法以及用途而言,所述植物病害可以选自辣椒炭疽病、黄瓜炭疽病、核桃炭疽病、苹果炭疽病、葡萄炭疽病、葡萄白腐病、西瓜炭疽病、冬枣黑斑病、板栗枝枯病、石榴干腐病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防治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C-1转移至NA试管斜面中,置于培养箱26℃恒温培养2-3d;
(2)将步骤(1)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C-1的孢子移植到LB液体培养基中,28℃摇床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3)按3.0%比例(体积比)将种子液接种到大量发酵培养基(配方同上)中,培养温度26℃,培养时间36h,通风比1:0.8。发酵完成后得到发酵液,发酵液菌数可达100亿/g。
(4)将步骤(3)的发酵液与基质(选自草炭、微粉碳酸钙和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混合均匀,干燥,经干燥后菌数可达500亿/g。所述发酵液与发酵液基质的质量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赡光;李鹏,未经牛赡光;李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55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