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44534.7 申请日: 2013-04-24
公开(公告)号: CN103224781A 公开(公告)日: 2013-07-31
发明(设计)人: 张炳前;李龙;周荀;杨宝 申请(专利权)人: 张炳前
主分类号: C09K9/02 分类号: C09K9/02;G01K11/16
代理公司: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代理人: 夏晏平
地址: 730000 甘***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变色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来,在国际上日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可逆无极变色材料,这种材料耐温,耐久有足够的可逆重复寿命,同时,具有很好的混合加工性,可用作示温标志。国内可逆热致变色材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在应用方面的报道则更少,在公开发明的专利中,有关可逆热致变色的材料很少,仅有的几项专利还是国外三十年代的技术。目前,国内一些染织厂和研究单位,以及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正在逐步与国外先进技术缩短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随温度变化产生颜色变化的变色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色材料,是运用低温固相化学反应制备的。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变色材料,所述低温固相化学反应中包括固相物质和溶剂,所述固相物质为结晶紫和硼酸;所述溶剂为硬脂酸、草酸或丙二酸。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变色材料,所述固相物质和溶剂的加入比例为按照重量份计为351:100。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变色材料,所述低温固相化学反应的温度为19℃。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结晶紫和硼酸按照重量份计1:100混合得到固相物质;

2)将步骤1)得到的固相物质与溶剂按照重量份计351:100在19℃下进行复配得到变色材料,所述溶剂为硬脂酸、草酸或丙二酸。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变色材料在制备温度度量化产品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是将所述变色材料运用热转印技术印于产品表面。

进一步的,上述的应用,所述温度度量化产品为温度度量化饮水杯,是将所述变色材料运用热转印技术印于温度度量化饮水杯表面40-60微米层。

原料简介:

1、结晶紫

中文别名:甲基紫10B;甲紫;六甲基紫;六甲基玫苯胺盐酸盐;盐基紫3;

分子式:C25H30N3Cl·9H2O;

分子量:407.98

结构如式(Ⅰ)所示:

式(Ⅰ)                                                。

性状描述

绿色带有金属光泽结晶或深绿色结晶性粉末,为副品红的六甲基衍生物,含有少量四、五甲基的衍生物;1别名:甲基紫10B;甲紫;六甲基紫;六甲基玫苯胺盐酸盐;盐基紫3;Methyl violet 10B; Hexamethylrosanilinechloride;Basic violet 3

g溶于10ml乙醇、15ml甘油,溶于水和氯仿,水溶液和乙醇液呈紫色,几乎不溶于乙醚

物理参数:

熔点:205℃(dec.)(lit.) ;最大吸收波长:590nm。

2、硼酸

分子式: H3BO3

结构式如式(Ⅱ)所示

式(Ⅱ)

 。

性能描述:

白色结晶性粉末或无色微带珍珠状光泽的磷片或六角三斜结晶。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无气味,味微酸苦后带甜。白色粉末状结晶或三斜轴面的鳞片状带光泽结晶。有滑腻手感,无臭味。溶于水、酒精、甘油、醚类及香精油中。无气味。味微酸苦后带甜。与皮肤接触有滑腻感。露置空气中无变化。能随水蒸气挥发。加热至100~105℃时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偏硼酸,于104~160℃时长时间加热转变为焦硼酸,更高温度则形成无水物。0.1mol/L水溶液pH为5.1。1g能溶于18ml冷水、4ml沸水、18ml冷乙醇、6ml沸乙醇和4ml甘油。在水中溶解度能随盐酸、柠檬酸和酒石酸的加入而增加。相对密度1.4347。熔点184℃(分解)。沸点300℃。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14G/kg。有刺激性。有毒,内服严重时导致死亡,致死最低量:成人口服640mg/kg,皮肤8.6g/kg,静脉内29mg/kg;婴儿口服20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物理参数:熔点:169℃ 沸点:300℃ 密度:1.43。

3、硬脂酸

化学名:十八烷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炳前,未经张炳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4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