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汽车车门的提示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3891.1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4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杨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汽车 车门 提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汽车车门的提示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日常出行常用到的交通工具,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使得人们的出行得到方便。目前汽车包括车门和车门框架,上车或下车时都需要开启车门,在车门开启后人们上车或下车时,由于人们需要将身体由直立的状态转变为弯曲的状态,或将弯曲的状态转变为直立的状态,且又没有任何的提示,使得人们不容易控制状态转变中的弯曲程度,而导致在上车或下车时头部常常用力地碰撞到车顶处的车门框架,由于车门框架采用硬质金属材料构成,使得人们在碰撞到它时容易造成误伤,因此,未能很好的提供人们提示,从而使得人们的身体受到损伤,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汽车车门的提示系统,通过增设传感器,使得人们在上车或下车时自动提示,增加了提示效果,为人们提供便利,防止不必要的撞伤。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汽车车门的提示系统,包括车门框架和与车门框架连接的车门,还包括开关、位移传感器、第一控制模块、提示器,其中开关设置在车内;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与车门闭合对应的车门框架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提示器均设置在车厢内;车厢内部电源与开关连接;所述开关与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与第一控制模块、提示器依次连接;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得车门开启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提示器进行提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LED灯,所述LED灯设置在车底处的车门框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关设置在车座的一侧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距离传感器、第二控制模块、挡板,其中距离传感器设置在车顶处的车门框架上;所述挡板活动连接在车顶内且可翻转至车顶处的车门框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设置在车厢内部;所述开关与距离传感器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第二控制模块、挡板依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板通过铰链的方式活动连接在车顶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板的表面上设有海绵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板的内部设有弹簧。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带来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汽车车门的提示系统,通过在车门框架上增设传感器,使得人们在上车或下车时自动提示,使得人们在身体状态发生变化时合理掌握弯曲的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撞伤,增加了提示效果,为人们提供便利。且可以在头部靠近车顶时及时翻出挡板,挡板内设置弹簧和外层设置海绵层,避免头部与车顶处的坚硬的车门框架直接碰撞,进一步缓解冲击力,保护头部。因此,本发明可以达到很好的提示效果,方便人们在上车或下车时自动发出提示,可以广泛地运用于汽车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汽车车门的提示系统。
其中标号解释:1-车门框架,2-车门,3-开关,4-位移传感器,5-第一控制模块,6-提示器,7-LED灯,8-距离传感器,9-第二控制模块,1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汽车车门的提示系统,包括车门框架1和与车门框架1连接的车门2,还包括开关3、位移传感器4、第一控制模块5、提示器6,其中开关3设置在车内;所述位移传感器4设置在与车门2闭合对应的车门框架1上;所述第一控制模块5和提示器6均设置在车厢内;车厢内部电源与开关3连接;所述开关3与位移传感器4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4与第一控制模块5、提示器6依次连接;通过位移传感器4获得车门2开启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5,第一控制模块5接收到该信号后控制提示器6进行提示。
另外,还可以包括LED灯7,所述LED灯7设置在车底处的车门框架1上。还包括距离传感器8、第二控制模块9、挡板10,其中距离传感器8设置在车顶处的车门框架1上;所述挡板10活动连接在车顶内且可翻转至车顶处的车门框架1;所述第二控制模块9设置在车厢内部;所述开关3与距离传感器8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8、第二控制模块9、挡板10依次连接。挡板10通过铰链的方式活动连接在车顶内,挡板10的表面上设有海绵层,内部设有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未经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3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控顶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 下一篇:一种提升光敏BCB薄膜可靠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