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匀光棒调节装置及匀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2808.9 | 申请日: | 2013-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3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G02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茶光路南侧深圳集成电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匀光棒 调节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匀光棒调节装置及匀光系统。
背景技术
在很多用于照明或者投影的光源中,光源出射光都不够均匀,若直接出射会影响照明或者投影的质量。因此,一般都在照明装置或者投影装置中设置匀光装置,例如匀光棒,以对光源的出射光进行匀光。匀光棒是通过使得光线在其内部多次反射来匀光的。在实际应用中,匀光棒可以是空心光管或者实心光棒,其截面也可以是多种形状。
在匀光棒的实际应用中,匀光棒的入光面与出光面要调整到分别对应着光源和后续光学元件。例如,光源出射光的光斑一般会被调整至匀光棒的入光面的中心,再调整匀光棒的出光面与后续的光学元件对应。但是在光源和后续光学元件固定的情况下,现有的匀光棒调节装置在调整匀光棒的出光面与后续光学元件对应的同时,会影响匀光棒的入光面与光源出射光的光斑的对应,使得光源出射光的光斑偏离匀光棒的入光面的中心位置,此时光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光损失的匀光棒调节装置及匀光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匀光棒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支架,该第一支架包括相固定的球体与柱体、以及贯穿球体与柱体的通孔,该通孔内部用于容纳并固定匀光棒,球体包括第一曲面,该第一曲面在第一方向上的所有截面都为圆的一部分,且所有圆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匀光棒的一个端面的中心与其中一个圆的圆心重合,该第一方向与所有圆的圆心所在的直线平行;
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包括分别与球体和柱体配合的凹槽和通孔,凹槽包括与第一曲面配合的第二曲面;
轴向连接装置,该轴向连接装置用于在匀光棒的长度方向上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该连接允许第一曲面相对于第二曲面转动;
第一调节装置,用于在第二方向上将第一支架固定,并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二方向上推动或者拉动第一支架的柱体,以使得该柱体带动第一支架的球体的第一曲面以该第一曲面在第一方向的截面的所有圆的圆心所在的直线为轴相对于第二曲面转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匀光棒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第一曲面位于以匀光棒的一个端面的中心为球心的一个球面上,第二曲面为与第一曲面相配合的球面的一部分。
优选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包括一限位配合,该限位配合限制第一支架以匀光棒长度方向所在的直线为轴只在一定角度内转动。
优选地,轴向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纹孔、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设置于第一支架的球体上,第一螺纹孔设置于第二支架的凹槽在与第一通孔相接触的位置,该第一螺栓的螺杆穿过球体的第一通孔,并与凹槽的第一螺纹孔相连接,且该第一螺栓的螺杆与头部与球体之间存在间隙,以允许第一曲面相对于第二曲面转动。
优选地,轴向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一螺栓的螺杆穿过第一弹簧内部,第一螺栓的头部将第一弹簧压向第一支架。
优选地,第一支架的柱体的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螺纹通孔和凹槽,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穿过螺纹通孔的第一螺钉和固定于凹槽的第三弹簧,该第一螺钉和第三弹簧相对分布在第一支架的柱体两侧,并顶住该第一支架的柱体。
优选地,第一螺钉为球头螺钉。
优选地,第一曲面包括多个曲面,该多个曲面位于以匀光棒的一个端面的中心为球心的同一个球面上。
优选地,匀光棒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该第二调节装置用于在第三方向上将第一支架固定,并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三方向上推动或者拉动第一支架的柱体,以使得该柱体带动第一支架的球体的第一曲面相对于第二曲面转动,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和匀光棒的长度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匀光系统,该发光装置包括上述匀光棒调节装置,该匀光系统还包括一匀光棒,该匀光棒固定在匀光棒调整装置的第一支架的通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2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