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潜驳半潜试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1659.4 | 申请日: | 2013-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5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左志建;孙全红;梁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4 | 分类号: | G05D1/04;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张朝元 |
地址: | 22625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潜驳半潜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潜驳半潜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半潜驳沉浮试验技术,主要是通过压载泵压水到压载舱,使船潜到水中,下潜到预定深度后,压载泵把压载舱水抽到舷外,使船上浮,这就是一个半潜过程。以往的半潜驳主甲板上四角有上建,这样船就相对平衡,在实际使用阶段,半潜试验相对平衡,容易控制压水状态,而我们公司建造的半潜驳主甲板上一角有上建,半潜压水状态就要想办法控制船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潜驳半潜试验方法,以在半潜压水状态控制船舶平衡。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半潜驳半潜试验方法,本方法使用的船体上设有主甲板,主甲板上艏部左舷一角上设有上建,所述主甲板四个角均设有吃水标杆,吃水标杆上设有刻度,所述船体前端设有艏尖舱,船体内设有若干压载舱,船体中部两侧对称设有海水箱,所述船体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压载舱,压载舱内设有压载泵;所述压载舱与艏尖舱均通过压载管与船体连接,所述压载管上设有阀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下潜阶段:启动压载泵,从船体外压水至压载舱,主甲板进入水面以下;
2)观察主甲板上四个吃水标杆的刻度,控制船体平衡;
3)船体接近下潜深度后,停止压载泵,同时艏尖舱通过重力注水,使之达到下潜深度;
4)达到下潜深度后,将重物拖到船体上;
5)上浮阶段:启动压载泵,从压载舱压水到船体外,主甲板上浮,完成整个过程。
进一步的,步骤3)中船体下潜后,船体底部距离河床底部1米。
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主甲板上浮水面的长度不能超过船体长度的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实现半潜驳的半潜试验,有效控制船舶平衡,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满足国际安全公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潜驳半潜试验方法的压水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潜驳半潜试验方法使用的船体半潜到设计深度要求时状态参考图。
图中:
1、船体;2、主甲板;3、上建;4、吃水标杆;5、艏尖舱;6、压载舱;7、海水箱;8、压载泵;9、压载管;10、阀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半潜驳半潜试验方法,本方法使用的船体1上设有主甲板2,主甲板2上艏部左舷一角上设有上建3,所述主甲板2四个角均设有吃水标杆4,吃水标杆4上设有刻度,所述船体1前端设有艏尖舱5,船体1内设有若干压载舱6,船体1中部两侧对称设有海水箱7,所述船体1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压载舱6,压载舱6内设有压载泵8;所述压载舱6与艏尖舱5均通过压载管9与船体1连接,所述压载管9上设有阀件10;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下潜阶段:启动压载泵8,从船体1外压水至压载舱6,主甲板2进入水面以下;
2)观察主甲板2上四个吃水标杆4的刻度,控制船体1平衡;
3)船体1接近下潜深度后,停止压载泵8,同时艏尖舱5通过重力注水,使之达到下潜深度;船体1下潜后,船体1底部距离河床底部1米;
4)达到下潜深度后,将重物拖到船体1上;以及
5)上浮阶段:启动压载泵8,从压载舱6压水到船体1外,主甲板2上浮,完成整个过程;所述主甲板2上浮水面的长度不能超过船体长度的1/3。
如图2所示,当船体1处于下潜阶段时,启动压载泵8,从舷外压水至压载舱6,当主甲板2进入水中时,通过观察各吃水标杆4吃水,控制船舶平衡,注意海底门不能着底,海底门距底河床底要保证1米左右,河床底无石头、淤泥、沙土、铁块等突出物,确保没有对船体1外底板没有损坏的物体,当船舶接近下潜深度时(准备对艏尖舱5注水),关闭停止压载泵8,艏尖舱5通过重力注水,使之达到下潜深度要求见图一船舶状态。当船体1上浮阶段:启动压载泵8,从压载舱6压水至舷外,注意船体1的主甲板2面露出水面不能露出超过1/3船长,抽水使船舶吃水3米左右上浮阶段结束,整个半潜试验结束。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宏强船舶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1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