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水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40987.2 | 申请日: | 2013-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展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 | 分类号: | C09D1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水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水墨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磨水墨。
背景技术
水性油墨简称为水墨,柔性版水性墨也称液体油墨,它主要由水溶性树脂、有机颜料、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水性油墨特别适用于烟、酒、食品、饮料、药品、儿童玩具等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产品;随着产品档次的不断提升,水墨也广泛的应用于产品外包的瓦楞包装箱表面的印刷,达到大面积实地、渐变、网点套印、精美细腻的效果。
但是水墨也有其内在的缺陷,采用水溶性树脂和溶剂材料,其耐磨性能、稳定性能、抗潮等性能往往不够;印制在包装箱表面的水墨,在运输过程由于并放、叠放、装车、摇摆、潮湿等等,引起包装箱之间的相互摩擦,使得水墨颜色常出现磨损、脱色、模糊、混色等现象;同时,因为包装箱仓储,气候差异、阴暗潮湿、不通风等,更加降低了纸箱印刷颜料的附着力,当包装箱搬运与运输时,相互摩擦,更容易出现磨损、脱色、混色等现象,影响外观效果,影响企业及产品的形象,给顾客造成不好的视觉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耐磨水墨,旨在保证提高水墨印制后的耐磨、耐潮、耐脱色效果,提高包装箱的外观清洁度与清晰度。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耐磨水墨,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各组份:25~40份870丙烯酸树脂液、6~8份茂基稀土胺化物、4~6份氧化聚乙烯蜡、30~40份去离子水;
所述耐磨水墨还包括含有下述各质量分组成的增粘剂:1.9~2.5份聚酰胺树脂、0.7~0.9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5~3.4份异丙醇、0.1~0.2份甲醇钠、0.8~1份聚丙二醇。
优选地,所述耐磨水墨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各组份:30份870丙烯酸树脂液、6份茂基稀土胺化物、5份氧化聚乙烯蜡、38份去离子水;
还包括含有下述各质量份组成的增粘剂:1.9~2.5份聚酰胺树脂、0.7~0.9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5~3.4份异丙醇、0.1~0.2份甲醇钠、0.8~1份聚丙二醇。。
优选地,所述耐磨水墨还包括5.4~7.4质量份二甲基羟基硅油。
优选地,所述耐磨水墨还包括含有6质量份大红粉、2质量份立素尔大红的大红染料。
优选地,所述耐磨水墨还包括含有10质量份N330炭黑、1.5质量份华兰、0.5质量青莲的黑色染料。
优选地,所述聚丙二醇的分子量优选介于800-1000之间。
采用本发明的耐磨水墨,与普通的水墨在相同的固含量情况下,本发明的耐磨水墨选用高粘度的870丙烯酸树脂液作为水墨的主料,同时,选用胺基活性大大高于普通仲胺和仲胺的茂基稀土胺化物来调节PH值和稳定性;再通过氧化聚乙烯蜡的蜡质特性,增强水墨本身的抗磨性,为了保证各水墨各组分之间的融合度、流动性,还配有特定比例的增粘剂,最终水墨印刷干燥后形成均匀的膜层,达到最佳的状态,其耐磨水墨印刷后,表面颜色更实在、沉稳;外观耐磨、耐潮、耐脱色效果明显,提高了包装箱的外观清洁度与清晰度。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磨水墨,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各组份:25~40份870丙烯酸树脂液、6~8份茂基稀土胺化物、4~6份氧化聚乙烯蜡、30~40份去离子水;其中,还包括含有下述各质量分组成的增粘剂:1.9~2.5份聚酰胺树脂、0.7~0.9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5~3.4份异丙醇、0.1~0.2份甲醇钠、0.8~1份聚丙二醇。
上述茂基稀土胺化物为苏州大学蔡涛合成并命名发表的一种阴阳离子对的配合物,阴离子由中心稀土金属与两个环戊二烯基、两个胺基的氮原子配位形成的一个扭曲的四面体,阳离子部分由一个钠原子与三个DME溶剂分子组成;结果式如下:
[(MeC5H4)2Ln(NH(2,6-Me2C6H3))2][Na(DME)3]{Ln=Pr(4),Yb(5)}。
采用本发明的耐磨水墨,选用粘度高的870丙烯酸树脂液作为主液,同时选茂基稀土胺化物来调节水墨凝型过程中的PH值和稳定性;进一步采用氧化聚乙烯蜡的蜡质特性,来增加水墨的抗磨性能;并且还配有上述增粘剂来调节水墨整体各组分之间的粘度、附着力、流动性;最终使水墨印刷干燥后形成均匀的膜层,达到最佳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09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