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预应力蜂窝形腹板钢梁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8133.0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劲;刘学春;赵亮;张爱林;徐阿新;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07 | 分类号: | E04C3/07;E04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00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预应力 蜂窝 腹板 钢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蜂窝形腹板钢梁,属于建筑型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是钢结构住宅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施工时采用了大量的现场焊接,施工速度慢,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最重要的是焊缝的质量不宜控制,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有效地克服了传统钢结构住宅的缺点。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梁和梁的现场拼装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在现有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通常采用的是两个槽钢进行拼装,两个槽钢的腹板对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形成装配式H型钢。但是,在这种拼接方式中,剪力是通过螺栓传递给腹板,腹板为平钢板,所以所需的螺栓数和腹板的用钢量很大,抗剪承载力有待提高。
由此可见,将传统的型钢构件用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不仅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综上所述,创新出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新型受力构件是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属于建筑型材技术领域的装配式预应力蜂窝形腹板钢梁,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受力性能优越的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尤其是大跨度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装配式钢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蜂窝形腹板钢梁,是由两个预应力波纹腹板槽钢梁通过螺栓装配而成,两个预应力波纹腹板槽钢梁腹板对接,在腹板处通过采用螺栓在螺栓孔处进行装配连接;
所述预应力波纹腹板槽钢梁,包括上翼缘、腹板、下翼缘、预应力索、锚具和梁端板;其断面口型由上翼缘,腹板和下翼缘组成,所述上翼缘与下翼缘平行,所述腹板垂直位于上翼缘与下翼缘之间;
所述腹板的断面呈均匀或不均匀周期性重复的波纹,该波纹断面为矩形波纹曲线、梯形波纹曲线、楔形波纹曲线或正弦曲线;所述腹板上开设有螺栓孔和预应力索孔;
所述上翼缘和下翼缘为钢板,腹板整体位于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腹板的波纹曲线沿长度方向的最外侧与上翼缘和下翼缘沿长度方向的一条边线齐平相连;
所述梁端板为钢板,垂直于上翼缘、腹板和下翼缘,位于预应力波纹腹板槽钢梁的两端,梁端板与上翼缘、腹板和下翼缘焊接相连;梁端板上留有预应力索孔;
所述预应力索,穿过腹板和梁端板上预留的预应力索孔,经张拉后由锚具将其固定在预应力波纹腹板槽钢梁两端的梁端板上。
所述矩形波纹曲线为圆弧角矩形波纹曲线,所述梯形波纹曲线为圆弧角梯形波纹曲线,所述楔形波纹曲线为圆弧角楔形波纹曲线。
所述梯形波纹曲线、圆弧角梯形波纹曲线的梯形斜线段的倾角为20°—90°,所述楔形波纹曲线、圆弧角楔形波纹曲线的楔形斜线段的倾角为20°—90°。
所述腹板与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分别为单面角焊缝。
所述腹板的波纹密度和高度可根据受力要求改变。
所述圆弧角梯形波纹曲线、圆弧角矩形波纹曲线和圆弧角楔形波纹曲线采用数控折弯技术制成,正弦曲线采用数控辊压技术制成。
所述预应力索为预应力索,或者为预应力筋,穿过腹板和梁端板上预留的预应力索孔的预应力索是一根或者多根;
所述预应力索的线形是凹口向上的,线形可根据受力要求改变。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装配式预应力蜂窝形腹板钢梁,通过引入双波纹腹板和预应力技术大大地改善了装配式构件的受力性能,相比与传统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的装配式钢梁,本发明有以下几个优点:
本发明的钢梁采用了两个预应力索对称布置,有效地提高了装配式钢梁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受力的合理性,预应力技术的引用,可以在保证装配式钢梁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地减轻装配式钢梁的自重,增加装配式钢梁的跨度,使本发明更适用于大跨度和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之中。
本发明的钢梁腹板呈现波纹曲线型,可以有效的利用波纹钢板优良的平面外刚度、抗屈曲承载能力和较高的疲劳强度,与槽钢拼装成的平钢板相比,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抗剪承载力和抗面外变形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本发明的钢梁腹板是两个波纹腹板的装配,相当于双波纹腹板,可以有效地提高构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尤其是抗扭承载力,腹板的平面布置呈蜂窝状,可以在构件的整体承载力方面获得最优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8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