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37925.6 | 申请日: | 2013-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2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宏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分辨率 显示器 驱动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驱动系统及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Windows窗口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OS8)所定义的最佳分辨率为1366×768,其窗口长宽比例为4:3。这意味着Windows8窗口操作系统能够支持的最高分辨率为1366×768,窗口显示比例为4:3。视网膜显示器(Retina Display),又称为高分辨率显示器,其具有较高分辨率(例如2732×1536),带给了使用者更好的使用者体验。然而,所遇见的问题是:将原本较低分辨率(例如只有1366×768)的Windows窗口操作系统连接到高分辨率显示器上,其Windows窗口操作系统会将原有窗口对象在分辨率都不变的情况下去显示该窗口对象,其字体、对象、图标将变得很小且不好操作,这即失去了使用高分辨率显示器的使用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系统及方法,能够检测出显示器的视网膜最佳分辨率,将原本画面窗口的分辨率提升为视网膜最佳分辨率显示在显示器,进而使用者使用高分辨率显示器时获得更好的使用者体验,充分地使用显示器的视网膜最佳分辨率。
所述的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系统运行于电子装置中,该电子装置包括图像端口驱动器、显示驱动器、图像引擎、I/O管理器及图像适配器,该图像适配器连接至显示器上。其中,所述的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系统包括:显示驱动模块,用于将显示器与图像适配器建立连接,并通过显示驱动器驱动图像适配器来开启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功能;分辨率分析模块,用于通过图像引擎获取显示器的视网膜最佳分辨率以及原本窗口画面的标准分辨率,以及判断视网膜最佳分辨率是否大于窗口画面的标准分辨率;分辨率调整模块,用于当视网膜最佳分辨率大于窗口画面的标准分辨率时,通过图像引擎分析出视网膜最佳分辨率对应的窗口显示比例,以及利用图像插补算法将窗口画面的分辨率提升为视网膜最佳分辨率;及画面显示模块,用于通过显示驱动器按照视网膜最佳分辨率及窗口显示比例将窗口画面显示在显示器上。
所述的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方法应用于电子装置中,该方法包括步骤:将显示器与图像适配器建立连接,并通过显示驱动器驱动图像适配器来开启显示器的图像显示功能;通过图像引擎获取显示器的视网膜最佳分辨率以及原本窗口画面的标准分辨率;判断视网膜最佳分辨率是否大于窗口画面的标准分辨率;当视网膜最佳分辨率大于窗口画面的标准分辨率时,通过图像引擎分析出视网膜最佳分辨率对应的窗口显示比例;利用图像插补算法将窗口画面的分辨率提升为视网膜最佳分辨率;通过显示驱动器按照视网膜最佳分辨率及窗口显示比例将窗口画面显示在显示器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系统及方法,能够检测出显示器的最佳分辨率,通过图像插补算法将原本画面窗口的分辨率提升为视网膜最佳分辨率显示在显示器,进而使用者使用高分辨率显示器时获得更好的使用者体验,充分地使用显示器的视网膜最佳分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系统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系统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3是本发明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一种将图像画面进行图像插补算法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 100
图像端口驱动器 1
高分辨率显示器驱动系统 10
显示驱动模块 101
分辨率分析模块 102
分辨率调整模块 103
画面显示模块 104
显示驱动器 2
图像引擎 3
I/O管理器 4
图像适配器 5
用户应用程序 6
显示器 7
存储器 11
微处理器 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7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