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外退两用型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纱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35389.6 | 申请日: | 2013-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5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术明;张贤坤;倪海威;陈锐;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江华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1/18 | 分类号: | D01H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2450 四川省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玻璃纤维 无捻粗纱纱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整经机的配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纱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卷绕成型过程中,对原丝饼进行回络时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采用从原丝饼内层开始由内到外进行原丝回络,此方式称为内退工艺,另一种采用从原丝饼外层开始由外到内进行原丝回络,此方式称为外退工艺。
采用内退工艺时均采用将原丝饼放在纱架上使用,且仅适合于硬质纱如:喷射纱、短切纱、BMC等,此方式在生产使用中会因为导纱筒位置偏离或丝饼位置错位影响单丝张力的不一致,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采用外退工艺时均采用将原丝饼放在平板纱架和纱车上使用,适用于如:工程塑料纱、缠绕合股纱等,此退解方式在生产使用中由于丝饼角度不同而使单丝张力不一致,会对纱线成带性及悬垂度造成影响,严重影响产品使用顺畅和下游产品质量。
根据产品特性需进行工艺选择时以上退解工艺在生产中不能相互通用,工艺互换性差,从而使生产现场非常拥挤、杂乱且质量不能保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268757Y(授权公告日2009年7月8日)和CN201268757Y(授权公告日2009年9月16日)分别提供了一种整经机纱架,解决了外退工艺存在的问题,但这两种纱架都不能用于内退工艺,工艺互换性差,生产现场的拥挤和混乱问题还是没有明显的根本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供了一种整经机纱架,以解决在一台纱架上不能同时使用外退工艺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了一种内、外退两用型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纱架,包括主架,
还包括主架的前方和/或后方设置有外导纱架;
所述主架的前面和/或后面设置有若干用于承装或挂装原丝饼的支撑托板;
在所述外导纱架上设置有若干组与支撑托板配合使用的用于卡接过线咀的过线咀卡接孔,每组过线咀卡接孔包括纵向过线咀卡接孔组和横向过线咀卡接孔组;
纵向过线咀卡接孔组包括内退纵向过线咀卡接孔和外退纵向过线咀卡接孔;
横向过线咀卡接孔组包括内退横向过线咀卡接孔和外退横向过线咀卡接孔;
所述纵向过线咀卡接孔组设置于高于支撑托板的位置;所述横向过线咀卡接孔组设置于低于支撑托板的位置。
所述支撑托板为瓦片板。
所述支撑托板的半径为原丝饼直径的1/4;支撑托板的长度和高度分别为230mm和60mm。
相邻支撑托板的左右中心距为480mm,相邻支撑托板的上下中心距为475mm。
所述外导纱架设置有若干根分纱导向板;分纱导向板为不等边角钢,其短边与主架平行,其长边与主架垂直;所述纵向过线咀卡接孔组设置在短边上;所述横向过线咀卡接孔组设置在长边上。
所述纵向过线咀卡接孔组的中心与短边边沿的距离为13mm;所述横向过线咀卡接孔组的中心与长边边沿的距离为13mm。
最上方的内退纵向过线咀卡接孔22a和内退横向过线咀卡接孔23a与分纱导向板21最上端的间距为290mm;一个纵向过线咀卡接孔组22或横向过线咀卡接孔组23内的两个卡接孔的间距为260mm;纵向过线咀卡接孔组22和横向过线咀卡接孔组23的间距为215mm;最下方的外退纵向过线咀卡接孔22b和外退横向过线咀卡接孔23b与分纱导向板21最下端的间距为370mm。
支撑托板外端与外导纱架的间距为414±100mm。
内退纵向过线咀卡接孔22a和内退横向过线咀卡接孔23a与支撑托板11底端的高度差为170mm;外退纵向过线咀卡接孔22b和外退横向过线咀卡接孔23b与支撑托板11底端的高度差为90mm。
外导纱架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纱架前端张力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将原放纱的平板和定位的木条改为镀锌瓦片板,目的是使单纱定位,避免原来丝饼放置在平板上丝饼与导纱筒定位不准导致角度不一而单丝张力不同的现象,瓦片板除可放置内退丝饼也可以悬挂外退丝饼。
2、单丝导纱部份由原来的导纱筒及聚束的导纱片改为使用不等边角钢导纱转角聚束的方式,在一列丝饼的不等边角钢上针对单个丝饼在不同退解方式时开两个导纱孔(导纱孔由过线咀卡接孔加上卡接其中的对氧化钛过线咀组成),上部的导纱孔正对内退丝饼中心,下部的导纱孔正对外退丝饼中心,单丝经不等边角钢转角后合并聚束,导纱过程更为平顺,无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江华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内江华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5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