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纳米硫化铜铝的孤立膜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4107.0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平;徐磊;王冬杰;张约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00 | 分类号: | C01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硫化铜 孤立 制备 方法 | ||
1.含纳米硫化铜铝的孤立膜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粉体的分子式与组成为CuAlS2,具有很强的近红外线吸收特性。
2.其晶相结构为稳定的黄铜矿结构。
3.孤立薄膜的基质为有机改性硅醇盐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与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为先驱体,经水解与聚合后而成的SiO2/有机基团复合材料。
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含纳米硫化铜铝的孤立膜及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涤纶膜放入含有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混合液的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充分去除表面的油脂和污物,并放于烘箱中干燥,得到洁净的涤纶膜待用;
2)、将硝酸铜与硝酸铝分别溶于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0.1摩尔/升的硝酸铜与硝酸铝溶液,用稀盐酸或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在6~8待用;同时将硫化钠溶于去离子水配成浓度为0.1摩尔/升的硫化钠溶液,用稀盐酸或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在6~8待用;
3)、将硝酸铜与硝酸铝混合溶液装入超声雾化装置的喷雾容器中,Cu与A1的离子比为1,将硫化钠溶液装入超声雾化装置的反应桶中,硝酸铜/硝酸铝溶液与硫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1∶2(总Cu/A1离子与S离子的比为1∶2),在超声功率为20W,频率为50KHz,超声喷雾头内液体流速为100毫升/小时下,将硝酸铜溶液喷雾雾化至硫化钠溶液中,在反应桶进行搅拌接触反应,微雾汽与液面的接触反应面积40cm2,搅拌接触反应的搅拌速率为60转/分钟,搅拌接触反应完毕静置陈化10小时,得到反应溶液;
4)、反应溶液过滤,得到固体物料,固体物料先放入3倍固体物料体积的去离子水清洗3分钟,取出后再用4倍固体物料体积的无水酒精清洗3分钟,将清洗后的固体物料放入烘箱干燥,干燥温度为80℃下干燥5小时,得到干燥物料;
5)、每克干燥物料中加入20毫升无水酒精,用陶瓷球湿磨2h,湿磨后固液分离,固体放入烘箱干燥,干燥温度为90℃下干燥5小时,干燥完毕,固体先用Φ25mm的氧化锆球干磨2h,再用Φ5mm的氧化锆球干磨1h,得到纳米硫化铜铝粉末.经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得到晶相结构稳定的黄铜矿相粉末CuAlS2物质,扫描电镜分析得到颗粒度小于100nm;
6)、将十六烷甲基溴化铵溶于50℃的水中,配成质量百分浓度30%的十六烷甲基溴化铵溶液待用,按照纳米硫化铜粉末与十六烷甲基溴化铵质量比1∶2的比例,将纳米硫化铜铝粉末放入十六烷甲基溴化铵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待用;再按纳米硫化铜粉末与聚乙烯醇质量比1∶10的比例,倒入聚乙烯醇粘稠液混合,在90℃温度下搅拌7小时,得到粘稠状液体;
7)、将按照以下摩尔比例:(MTES/KH560)∶(乙醇)∶(稀盐酸)=1∶2∶1进行混合,同时在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乙酰丙酮铝,以作为螯合剂,室温封口磁力搅拌下,首先进行第一步混合水解反应48小时。其中MTES/KH560的摩尔比例为4~19∶1,稀盐酸的浓度为0.04摩尔浓度。接着继续再加入稀盐酸,进行第二步水解反应,第二步稀盐酸加入量为第一步量的一半;第二步的室温水解时间4小时。水解结束后,停止搅拌,打开口后,把凝胶放于60℃烘箱中干燥48小时,由于凝胶中乙醇的挥发,经干燥后,凝胶变得很绸密,待用;
8)、将f步骤中已经配好的纳米硫化铜铝粉末十六烷甲基溴化铵溶液,倒入g步骤中稠密的凝胶中,,在50℃温度下搅拌4小时,得到粘稠状液体;其中纳米硫化铜铝粉末与(MTES/KH560)质量比为1∶20的比例;
9)、无支撑孤立厚膜的制备:将上述粘稠状液体用棒管机械均匀涂覆在洁净的涤纶膜衬底表面上,涂覆完毕的涤纶膜放入烘箱干燥,在70~100℃的干燥4~7小时,得到涤纶膜支撑的固化薄膜;用力缓慢揭起厚膜,进行膜与涤纶的分离,得到孤立膜的原形。在膜与衬底的分离过程中尽可能防止膜的断裂.随后进行平整化处理.将从衬底上揭起的孤立膜放入两个慢速转动的滚筒中间,滚筒温度恒定于80~90℃.滚筒表面镀有一层硅酮,并在50~1000μm范围可调间距。经过如此挤压得到最终的孤立膜,具有非常高的表面光洁度且膜厚很均匀。该孤立薄膜均匀含有纳米硫化铜铝,纳米硫化铜铝在太阳光下,以能带跃迁方式可对近红外光进行有效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41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裂纹锆合金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软启动的电压调整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