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郊硬质化驳岸的生态改造技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2601.3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关保华;卞斐;姬雅婵;魏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郊 硬质 驳岸 生态 改造 技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一种城郊硬质化驳岸的生态改造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河岸作为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是河流水陆交错带与河岸带的衔接部分,是地球化学元素循环的活跃功能区,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动态交换过程的载体。河岸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和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等功能。
建国以来,我国在大、中、小河流上建设了许多水库、闸坝、堤防,进行了衬砌、护岸、险工加固、河床疏浚、裁弯取直、开辟渠道,新挖河道等一系列工程措施。这些已有的工程在防洪、除涝、引水、通航、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但是,这些设施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河道的直线化或渠道化、河岸或河床的混凝土化等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坏及水污染,已经给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很大危害。
总结国内外河流治理的技术手段,最有效且可以持续发展的是综合治理和河流生态恢复的技术。如在欧洲诸国,普遍倡导“自然型护岸”技术,在瑞士利用生物材料等在河岸和河道进行施工,并栽植树木,或者在水中布置石块为鱼类提供栖息之所。在德国“近自然型河流”观念普遍得到拥护,“自然型护岸”技术同时被应用于护岸、丁坝和落差工程中。日本则提出“多自然型河川建设”技术,不采用造型树、草坪之类的绿化手法,同时,原有混凝土护岸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浅滩、深潭、河心洲,河道形态变化更加丰富,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场所,成就了河道最多的自然属性。美国从20世纪末开始提倡“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提高河岸边坡稳定及其生态可持续性。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河流生态修复常常忽视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复原和河岸部分的修复,对受损河岸植被和湿地群落的恢复很少关注。传统的浆砌石等混凝土河岸工程设计中没有考虑植物、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城郊硬质化驳岸的生态改造方法,对硬质化堤岸进行生态改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城郊硬质化驳岸的生态改造方法,在综合已有的硬质化驳岸生态修复和重建的基础上,针对城郊硬质化驳岸的特点,通过对硬质化结构进行清除,使水土联接;减缓驳岸坡度,为植物扎根提供条件并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配置合理的绿化、美化和水质净化植物,从而达到对硬质化驳岸进行生态改造的目标。
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城郊硬质化驳岸进行生态改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待生态改造的城郊硬质化驳岸进行去硬质化处理,即清除混凝土结构,清除生土层,露出河堤原有的土壤;
(2)减缓坡度,以利于植物扎根和水土护持;
(3)铺设3-6cm厚度的生态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
(4)在驳岸上砌造上部开口的混凝土水土护持槽,以护持水土和植物;
(5)在护持槽内配置合理的植物种类和数量比例,对驳岸进行美化,并净化地表入河面源负荷。
本发明所述的驳岸坡度为3-35%,优选10-20%,不大于20%,考虑防洪标准的条件下,可以提高到35%。所述的坡度即(高程差/水平距离)*100%)。
本发明所述的生态土壤由粘土和细沙组成,其中粘土的体积百分比为50~70%。具体生态土壤的概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和掌握。
本发明所述的护持槽是混凝土结构,长1~2m,宽10~20cm,镶嵌入驳岸土壤中;镶嵌入土壤的深度不少于5cm,露出驳岸的部分不超过5cm。
所述的植物根据河流水位变动和驳岸被淹水位置的变化,从驳岸顶部至下部依次配置美化植物、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
所述的美化植物选择花叶美丽、株型松散、植株矮小、生物量低但覆盖度大的地被植物,如白车轴草、广布野豌豆、珠芽蓼等植物,既能起到绿化和美化作用,又能很好固持水土,且方便收割管理。
所述的湿生植物为高度1m左右,耐短期水淹、根系发达的植物,如香根草、垂穗苔草、花蔺等,既能起到美化和净化作用,又能通过发达的根系很好地固持水土,当河流涨水季节,还能够忍耐短期的水淹。
所述的利挺水植物选择植株高大,株型紧凑、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如拳参、芦苇、黑三棱和水烛等,能够很好地固持水土,河流涨水季节,部分植物体淹入水中能够存活,且与美化植物、湿生植物形成不同层次的植被景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26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药物
- 下一篇:低温脂肪酶Lip1及其基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