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2022.9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7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雷;李永立;夏锋山;李东仁;马彦;李世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峪关大友嘉能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1 | 分类号: | H01M4/1391;H01M4/505;H01M4/525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唐瑶 |
地址: | 735100 甘肃省嘉***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元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微米级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元正极材料是一种具有钴、镍、锰三元协同效应的复合材料:Co能稳定层状结构,抑制阳离子重排;Ni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嵌锂容量;Mn能大幅度降低成本,且能有效的改善材料的安全性能。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高、工作电压高及热稳定性能优异等特点。
用来制备三元材料的锰盐、钴盐一般均为+2价,低于产品中+4、+3的化合价,因此,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时,一般需要在350~450℃进行低温焙烧,以将含有锰(II)和钴(II)的原料分解,并将锰、钴离子氧化到较高价态。专利《一种球形镍钴锰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710034318.1,公告号CN101229928,公告日2008.07.30),公开了以碳酸盐共沉淀制备三元材料镍钴锰锂的方法,其烧制过程中包括两步的烧制过程,即镍钴锰碳酸盐共沉淀的350~450℃低温烧制过程和混入锂源后的再次950℃左右高温烧制过程。
直接以高价锰盐(如Mn3O4或MnO2)、钴盐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虽然保证了锰、钴离子较高的氧化态,但原料间不易进行均匀混样,影响了产品的批次稳定性及性能均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制备时间短、工艺简单的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锂盐、镍盐、锰盐和钴盐按照摩尔比1:1/3:1/3:1/3溶于醇类化合物溶剂中,使混合液中锂离子浓度为0.1 ~1.0 mol/L;
B.充分搅拌,持续通入空气或氧气,将浓氨水或者氨气加入到所述混合液中,所述氨水或氨气中所含氨摩尔量与锂盐摩尔量的比为3:1~30:1,得到含高价锰和高价钴的黑色溶液;
C.持续通入空气,将所述黑色溶液升温至80~120℃,直至得到凝胶状的黑色物质;
D.所述黑色物质放置在高温炉中,于800~950℃焙烧6~24 h,即得到三元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的亚微米级颗粒。
所述步骤A中锂盐、镍盐、锰盐和钴盐的摩尔比为1:0.4:0.4:0.2,经所述步骤D得到三元正极材料LiNi0.4Mn0.4Co0.2O2的亚微米级颗粒。
所述步骤A中锂盐、镍盐、锰盐和钴盐的摩尔比为1:0.5:0.3:0.2,经所述步骤D得到三元正极材料LiNi0.5Mn0.3Co0.2O2的亚微米级颗粒。
所述步骤A中锂盐、镍盐、锰盐和钴盐的摩尔比为1:0.7:0.15:0.15,经所述步骤D得到三元正极材料LiNi0.7Mn0.15Co0.15O2的亚微米级颗粒。
所述步骤A中的锂盐为硝酸锂、乙酸锂或带结晶水的乙酸锂。
所述步骤A中的锰盐为乙酸锰或带结晶水的乙酸锰。
所述步骤A中的镍盐为硝酸镍、带结晶水的硝酸镍、乙酸镍或带结晶水的乙酸镍。
所述步骤A中的钴盐为硝酸钴、带结晶水的硝酸钴、乙酸钴或带结晶水的乙酸钴。
所述步骤A中的醇类化合物溶剂为甲醇、乙醇或两者混合物,其质量百分比浓度浓度为80~99.9 %。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在前躯体的制备过程中,对锰离子和钴离子进行了预氧化,提高了前驱体中锰离子和钴离子的氧化态,这样最终所得前躯体中已经有高氧化态锰元素和钴元素的存在,不需要在350~450℃条件下进行低温氧化,因此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制备时间。
2.本发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材料,严格保证了锰、钴、镍、锂金属离子的化学计量比和它们之间的混合均匀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峪关大友嘉能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嘉峪关大友嘉能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2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