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去除水中氟的壳聚糖/天然沸石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9934.0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焕祯;张国臣;陈水飞;刘晓宇;张泉;于晓娟;李晓梅;马莉;宁亚涛;李亚静;彭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C02F1/28;C02F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去除 水中 聚糖 天然 石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去除水中氟的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去除水中氟的壳聚糖/天然沸石材料。
背景技术
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的氟可激发造骨细胞的活性,使牙齿、骨骼坚固。但是,人体中氟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则会抑制造骨细胞的活性,引起氟骨病或氟斑牙。当人长期饮用氟含量低于0.5mg/L的水时,氟在牙釉质内的沉淀减少,致使龋齿的发病率升高;而长期饮用氟含量高于1.5mg/L的水时,使牙齿失去光泽,在牙齿上出现斑块或褐色斑点。在我国除上海以外,高氟水几乎遍布于各个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和黄淮海平原地区,如内蒙古雅布赖地区,东北克山地区,宁夏、河北部分地区等,最严重的是山西和内蒙古两省。在我国约有7700万人以氟含量超过1.0mg/L的地下水为生活用水,其中约有500万人饮用氟含量超过5.0mg/L的水,饮用高氟水造成氟中毒成为国家的一项主要地方病。目前,国内外除氟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电渗析、电凝聚、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等。其中,沉淀法、电渗析、电凝聚、膜分离技术由于处理成本高、除氟速度慢以及除氟效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吸附法是现在应用最广、研究较多的除氟方法。
沸石是沸石族矿物的总称,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主要含有Na、Ca以及少数Sr、Ba、K、Mg等金属离子,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组成。沸石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MxDy[Alx+2ySin·(x+2y)O2n]·mH2O,式中,M为Na、K等碱金属或其它一价阳离子;D为Ca、Sr、Ba等碱土金属或其它二价阳离子。天然沸石的空腔内含有一些可交换的阳离子,如K+、Na+、Ca2+、Sr2+、Ba2+等,这些离子被交换下来后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天然沸石的吸附氟的机理可表示为:
K+-Z-Mg2+-(OH-)m-(Cl-)2+(2+m)F-+Mn+→Mn+-Z-Mg2+-(F-)(2+m)+2Cl-+K++m(OH-)这里,Z为沸石骨架;Mn+为含氟水中其它的阳离子,一般为1~3价的阳离子。
沸石具有多孔性、筛分性、耐酸性、离子交换性以及对水的吸附等特性。它廉价易得、无毒无污染,是一种较理想的天然吸附材料。采用某些预处理之后,天然沸石对氟离子的选择交换性能提高,且在交换吸附氟的过程中,同时吸附了水中的钙、镁等离子,降低了水的硬度,进一步改善了水质。研究表明,沸石的吸附性能具有越用越优的趋势,其它吸附剂无法与其比拟的。但是天然沸石吸附容量较低,吸附性能衰减较快,需要再生且再生废液处理处置较麻烦。
壳聚糖是甲壳素在碱性条件下部分脱乙酰基后的产物,完全脱乙酰化的壳聚糖化学名称是(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甲壳素是地球上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虾、蟹、蛹等动物外壳和真菌、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甲壳素的年生物合成量约100亿吨。壳聚糖分子中含有大量可质子化的-NH2,可通过静电引力吸附F-等阴离子,但其吸附容量过低、易流失,不适宜直接作为饮用水中F-的吸附剂。很多研究充分利用壳聚糖分子链上存在大量的-OH、-NH2及N-乙酰胺基的特点,制备各种壳聚糖衍生物,以改进除氟性能。
程石等在2006年研究了将方沸石先高温活化,后用硫酸铝钾溶液活化处理,最佳条件下,沸石的吸附量达到420μg/g。詹予忠等在2006年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盐酸活化斜发沸石的吸附除氟性能,经1mol/L盐酸处理后,沸石吸附能力明显增强,对于浓度为10mg/L的含氟水,除氟率由40%增加到超过80%。当盐酸浓度约为4mol/L时,除氟率超过95%。梨原小溪等在2008年以锦州天然优质沸石为原料,采用硫酸活化、硝酸镧浸渍的方法进行改性,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这些天然沸石改性研究具有吸附容量低、工艺复杂、原料浪费、改性液处理困难、引入重金属等缺点,不适合广泛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