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线环境检测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方案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9798.5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罗东云;张友木;谢辉程;庞小雨;罗青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4L12/46;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2005 江西省九***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环境 检测 无线 传感 网络 系统 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在线环境实时检测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方案。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也越来越紧迫。但是要监测的环境短则几十公里,长则上百上千公里。如果依靠手工进行监测,这样既增加了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由于需长期监测和记录,需处理的数据量大,给测报者分析数据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现有的检测系统往往利用仪器设备到现场测试数据环境参数以后,回到实验室再进行分析数据,但是环境参数往往瞬息万变,其得到的数据没有实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线环境实时检测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方案,能实时监测所需要的环境参数,并且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具有低耗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线环境实时检测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处理器分别与数字温度传感器和其它环境参数信号连接,第一处理器信号连接至无线发射模块,无线发射模块与无线接收模块双向信号连接,无线接收模块信号连接至第二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分别与LCD和第一计算机信号连接,第一计算机与第二计算机双向信号连接。
本发明所采用的软件工作流程方案是:电源接通软件运行开始,先将系统参数进行系统初始化,并将检测段的通讯模块设置为发射,为了保证环境参数正确无误,发送握手协议给主机,主机发送上位机应答信号.如果没有接收到信号,则重新进行系统初始化;如果接收到信号,则在这一过程完成后,调用数据转换模块,准备环境参数数字量输入,数字量采集完的数据进行核对,如采集数据不对,则再采集数据一遍,准备其他环境参数输入,如果没有采集完数据,则返回重新采集;如果采集完数据,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参数,接收的模块设为接收状态,验证接收数据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返回重新接收;如果正确,则程序结束。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平台的处理器为可以为8位系列单片机,其开发系统成熟简单,运行成熟稳定,开发周期短,性价比较高。
2、在线环境实时检测平台传输的距离远,在不带天线的情况下传输距离能达数米,带天线的基础上可以达到更大的距离,数据能够自动传送,而且本系统扩展性强,如果要测量其他参数,可以在硬件搭载其他传感器,实现多参数环境检测,待机状态消耗电流小,可以较长时间工作。
3、在线环境实时检测平台实现无线收发功能的环境无线传感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部分、无线传输部分以及接收显示部分。系统工作时,发射器的数据采集装置首先通过传感器采集信号,然后,通过单片机对数据提取、采样、量化并存入单片机内,单片机再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数据发送,接收端将数据接收,经下位机处理后送给上位机显示出来。实现的无线传输部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利用温度等传感器检测环境参数,利用无线模块进行远程数据传送,检测端利用传感器进行检测,并且将数据发送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且将计算机联网将可以数据共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环境检测设计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无线通讯程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参见图1和图2,在线环境实时检测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处理器103采用的单片机芯片型号为AT89S52,其分别与数字温度传感器101和其它环境参数102信号连接,第一处理器103信号连接至无线发射模块104,无线发射模块104与无线接收模块105双向信号连接,无线接收模块105信号连接至第二处理器106,第二处理器106所采用的芯片与第一处理器103相同,第二处理器106分别与LCD108和第一计算机107信号连接,第一计算机107与第二计算机109双向信号连接,第一计算机107和第二计算机109使用的软件相同为通用软件串口调试小助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学院,未经九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7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