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状钻杆及其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9015.3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崔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刚明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17/042;E21B17/04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李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状 钻杆 及其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开采煤层的钻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状钻杆及其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防突钻杆,就是在煤层中钻孔,然后通过钻孔抽出瓦斯,以有效利用瓦斯,并防止瓦斯灾害的钻杆,现有的钻杆几乎都是从钻杆中进气或者进水,从钻杆与孔壁间出气或者出水的同时带出煤粉,这样的工作方式,到软煤层后很容易出现塌孔,不能有效钻进,所以钻孔深度不大。中国专利公开了申请号为201120030403.2的实用新型专利,虽然该钻杆内设置多个轴向通孔,且钻杆之间通过管箍连接,但是该种连接在实际应用时,密封效果不好,由于连接部位部件简单,连接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钻杆不能够从杆内部出气或者出水,容易使软煤层出现塌孔,钻孔不深,钻杆之间连接效果不好,密封性不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从杆内同时出气或者出水,避免软煤层出现塌孔,从而使钻孔较深,并且钻杆之间连接效果好,密封性能优良的蜂窝状钻杆及其连接装置。
一种蜂窝状钻杆,包括套管及设置在套管内的子管,两端由封头将子管和套管固定,所述封头伸出套管端部,一端伸出部分的直径大于另一端伸出部分的直径,且小直径封头和大直径封头的伸出部分均设置外螺纹。
进一步,限制所述子管包括大子管和小子管。
进一步,限制所述小直径封头与大直径封头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销孔。
一种蜂窝状钻杆的连接装置,所述小直径封头外套套箍,套箍由压环定位在小直径封头上,大直径封头与套箍螺旋连接。
进一步,限制所述压环与小直径封头螺旋连接。
进一步,限制所述套箍与套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更进一步,限制所述密封环由橡胶层和金属层复合组成,与套管相接触的一层为橡胶层,另一层为金属层。
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该种钻杆,套管内设置子管,钻杆内部可以同时通气、通水,避免软煤层出现塌孔,从而使钻孔较深。
2、钻杆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密封性能优良,连接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蜂窝状钻杆的连接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结构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状钻杆及其连接装置,如附图所示,该蜂窝状钻杆包括套管1及设置在套管1内的子管,两端由封头将子管和套管1固定,所述封头伸出套管端部,一端伸出部分的直径大于另一端伸出部分的直径,且小直径封头(2)和大直径封头(3)的伸出部分均设置外螺纹4。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子管包括大子管9和小子管10。这样的子管根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子管能够同时通水或通气,使钻杆性能更好。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式,上述小直径封头2与大直径封头3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定位销孔7。两钻杆之间连接安装的时候,能够利用定位销孔7先将两钻杆定位,然后转动套箍螺旋连接,从而使两钻杆连接更方便。
该蜂窝状钻杆的连接装置将蜂窝状钻杆连接起来,其中小直径封头2外套套箍5,套箍5由压环6定位在小直径封头2上,大直径封头3与套箍5螺旋连接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式,上述压环6与小直径封头2螺旋连接。这样能够使压环6对套箍5的定位更稳定,安装也更方便。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式,上述套箍5的直径与套管1的直径相等,且套箍5与套管1之间设置有密封环8。密封环8能够使套箍5与套管1之间密封性能更好,防止两者之间的缝隙进入煤渣等杂物。
作为优化的实施方式,上述密封环8由橡胶层81和金属层82复合组成,与套管1相接触的一层为橡胶层81,另一层为金属层82。由于在两钻杆连接的时候,套箍5相对于套管1在旋转,金属层82与套箍5接触,能够使套箍5顺利转动,橡胶层81与套管1接触在连接旋紧的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两个蜂窝状钻杆在相互连接时,先用两封头将子管安装好,然后将套管1套装在封头上,这样蜂窝状钻杆就组合好,两钻杆连接时,先将两封头定位,将子管相互密封对接或套接在一起,然后不断旋转套箍5,套箍5一端螺旋安装在大直径封头3上,另一端由压环6固定在小直径封头2上,压环6通过螺纹安装在小直径封头2上,起到对套箍5的定位作用,使两钻杆相互连接紧密。中间的密封环8也相应起到密封和缓冲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刚明,未经崔刚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