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山桐子油的溶剂脱酸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28755.5 | 申请日: | 2013-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3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莫开林;杨凌;付卓锐;徐明;杨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邓继轩 |
| 地址: | 61008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 桐子 溶剂 脱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山桐子油的溶剂脱酸方法,属于食用油的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山桐子油是从山桐子果实中经压榨或浸提制备出的一种食用油,该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中亚油酸含量达60%以上,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用油。
山桐子油酸值较高,精制过程中采用传统碱炼脱酸法炼耗大,操作繁琐;采用分子蒸馏脱酸设备复杂,人员要求高。新开发的溶剂萃取脱酸法是利用游离脂肪酸和中性油脂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选用合适的溶剂萃取出游离脂肪酸,达到脱酸效果,该方法可操作简单,可以避免上述脱酸方法的缺点,溶剂可以重复利用,运行费用低,生产工程中无废水产生,环境污染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食用山桐子油的溶剂脱酸方法,其特点是采用食用乙醇与山桐子油萃取降低油酸值,获得优质的食用山桐子油。它具有脱酸损耗小、无污水排放、操作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实现,其中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重量份数。
食用山桐子油的溶剂脱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
将山桐子粗油用滤布过滤出去机械杂质;
(2)萃取脱酸
将上述过滤后的山桐子粗油100份,与100-200份溶剂混合,加热至45-65℃,搅拌30-60min,冷却至室温后静置分层,上层为溶剂层,下层为油层;
(3)脱除溶剂
将上述油层在真空度0.4-0.8MPa下加热至40-60℃减压蒸馏30-60min,除去残留溶剂,冷却后得到精制的脱酸山桐子油;
(4)溶剂回收
将上述溶剂层在真空度0.4-0.8MPa下加热至40-60℃减压蒸馏,直至无溶剂蒸出,回收溶剂作为萃取脱酸溶剂重复使用,蒸馏剩余物作为制皂原料。
所述萃取溶剂为95%-80%的食用乙醇。
所述山桐子油的溶剂萃取脱酸方法制备得到的脱酸山桐子油。
所述脱酸山桐子油在食品油中应用。
性能测试:
采用国家标准GBT 5530-2005 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试检测,酸值低于0.01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山桐子油溶剂萃取法脱酸中性油脂损失少,产品得率高,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无废水排放,生产周期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1)预处理
将山桐子粗油用滤布过滤出去机械杂质;
(2)萃取脱酸
将上述过滤后的山桐子粗油100份,与120份溶剂按混合,加热至45℃,搅拌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静置分为层,上层为溶剂层,下层为油层;
(3)脱除溶剂
将油层在真空度0.4MPa下加热至40℃减压蒸馏30分钟除去残留溶剂,冷却后得到精制的脱酸山桐子油;
(4)溶剂回收
将溶剂层在真空度0.4MPa下加热至40℃减压蒸馏,直至无溶剂蒸出,回收溶剂作为萃取脱酸溶剂重复使用,蒸馏剩余物作为制皂原料。
萃取溶剂为95%的食用乙醇。
实施例2
(1)预处理
将山桐子粗油用滤布过滤出去机械杂质;
(2)萃取脱酸
将上述过滤后的山桐子粗油100份,与140份溶剂按混合,加热至50℃,搅拌40min,冷却至室温后静置分为层,上层为溶剂层,下层为油层;
(3)脱除溶剂
将油层在真空度0.5MPa下加热至45℃减压蒸馏30min除去残留溶剂,冷却后得到精制的脱酸山桐子油;
(4)溶剂回收
将溶剂层在真空度0.6MPa下加热至45℃减压蒸馏,直至无溶剂蒸出,回收溶剂作为萃取脱酸溶剂重复使用,蒸馏剩余物作为制皂原料。
萃取溶剂为90%的食用乙醇。
实施例3
(1)预处理
将山桐子粗油用滤布过滤出去机械杂质;
(2)萃取脱酸
将上述过滤后的山桐子粗油100份,与160份溶剂按混合,加热至55℃,搅拌50min,冷却至室温后静置分为层,上层为溶剂层,下层为油层;
(3)脱除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87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收缩轮子的底座
- 下一篇:一种带电源遥控的遥控器保护外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