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虹膜图像分割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8280.X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4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万洪林;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34 | 分类号: | G06K9/34;G06K9/32;G06T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合 模型 虹膜 图像 分割 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混合高斯模型的虹膜图像分割算法。
背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Biometrics)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利用人类自身的生理或行为特征实现个人身份认定。这些特征包括虹膜、指纹、掌纹、人脸、声音等人体的生理特征,以及签名动作、行走步态、敲击键盘的力度等行为特征。由于这些生理或行为特征因人而异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因此成为鉴别身份的可靠依据。近年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在信息安全、金融交易、社会安全、人员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1]。
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虹膜识别得到了科学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2,3],原因在于与其他生物特相比,虹膜唯一性高、精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人群广泛。目前,一个典型的虹膜识别系统主要由虹膜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归一化和编码几部分组成。其中虹膜图像预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分割图像中的虹膜区域,即定位虹膜内外边界、消除睫毛和眼睑遮挡,从而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编码过程提供有效信息。预处理是整个识别过程的基础和关键,它会对最终的识别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最早的虹膜边界定位方法由Daugman提出,即经典的积分/微分算子(Integro-differential operator)[4];Wildes提出的算法将边缘检测与Hough变换相结合[5];Boles等采用一维三次样条小波提取出的图像过零点作为特征[6]。随后,人们在虹膜图像预处理阶段引入了多种工具,如活动轮廓模型、傅里叶变换与几何投影、统计方法、Gabor滤波器等[7,8],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考虑到虹膜识别方法的实用性,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虹膜的识别[9,10,11,12,13]。虹膜图像由于存在反光、睫毛和眼睑遮挡等干扰,图像质量大为降低,这为虹膜边界的准确定位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虹膜识别的关键在于虹膜的内外边界定位。
考虑到虹膜识别系统的实用性,研究者已经对虹膜预处理给予很大关注。由于存在反光、睫毛和眼睑遮挡等干扰,虹膜边界的准确定位存在很大困难。为此,人们近年来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Proenca[9]等提出利用k均值模糊聚类对虹膜图像灰度的特征分类;Pundlik等[10]通过图割分割虹膜,缺点是图割依赖于像素间的统计关系,忽略了边界信息,且迭代过程较长;He等[11]提出了一种混合分割方法,即首先利用线性插值技术消除反光,再由弦长均衡方法搜索瞳孔中心;Jarjes等[12]利用snake模型和角积分投影进行虹膜分割;Roy等[13]通过 水平集演化实现虹膜边界提取。需要指出,由于Snake和水平集方法均依赖于由偏微分方程控制的曲线演化模型,此类方法收敛速度慢,且对曲线的初始化位置非常敏感。此外,Verma等[14]提出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分割虹膜。
参考文献:
[1]A K Jain,A Ross,S Pankanti.Biometrics:a tool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J].IEEE Trans.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2006,1(2),125-143.
[2]J Daugman.How iris recognition works[J].IEEE Trans.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2004,14(1):21-30.
[3]K W Bowyer,K Hollingsworth,P J Flynn.Image-understanding for iris biometrics:a survey[J].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2008,110(2):281-307.
[4]J Daugman.High confidence visual recognition of persons by a test of statistical independence[J].IEEE Trans.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993,15(11):1148-11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82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三嗪环的聚合物和含有其的成膜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键盘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