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指示器的车辆用内饰零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7598.6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0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贵司;上田真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13/02 | 分类号: | H01H13/02;H01H13/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金龙河;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指示器 车辆 用内饰 零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饰零件,设置于汽车等车辆的例如内饰板,具有其显示用的指示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于汽车的内饰板等的内饰零件,已知含有用于使内饰零件的配设位置的显示等成为可能的指示器的零件。
图8表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按钮以作为这种内饰零件的例。该按钮具有按钮主体80和指示器90。
所述按钮主体80具有:被操作壁82,在所述板的表侧露出而受手指等的按压操作;及侧壁84,从该被操作壁82的周缘向后方延伸。在所述被操作壁82设有贯通被操作壁的显示用的窗83,从该窗83的周围朝向后方延伸有筒状的指示器保持壁86。在该指示器保持壁86的适当位置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指示器保持壁的卡定用孔88。
所述指示器90由例如丙烯树脂那样的能够导光的材料形成,并由所述指示器保持壁86保持。具体而言,该指示器90具有:长的指示器主体92,能够插入所述指示器保持壁86内;显示部93,从该指示器主体92的前端面进一步向前方突出;及一对被保持突起94,从所述指示器主体92的后部侧面向侧方突出。所述显示部93具有能够从后方插入所述按钮主体80的窗83内的形状,在该插入状态下所述被保持突起94嵌入所述指示器保持壁86的卡定用孔88,从而指示器90固定于该指示器保持壁86内。
在所述指示器90的紧后方配置有安装于图略的电路基板上的照明用发光元件100。该发光元件100发出的光通过指示器90的指示器主体92导向显示部93,由此照亮被操作壁82上的特定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53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所述指示器90仅通过显示部93插入显示窗83内和被保持突起94嵌入指示器保持壁86的卡定用孔88内而被保持,所以在该指示器保持壁86内易晃动。这种晃动是车辆行驶时等的异声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且近年来,根据设计等的要求,人们正在研究在零件主体的外侧面上安装指示器,但在这种类型的内饰零件中,由于不能实现如图8所示的指示器保持壁86那样包围指示器的这种保持,所以就连稳定的安装都难以进行,还可能产生脱落的危险。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零件主体及安装于零件主体的指示器的车辆用内饰零件,能够确保所述零件主体对所述指示器的保持且有效地抑制该指示器的晃动而不伴随明显的结构的复杂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提供的车辆用内饰零件具备:零件主体,具有指示器保持部;及指示器,由能够导光的材料构成,并具有通过沿特定的插入方向插入所述指示器保持部而被该指示器保持部保持的形状。该指示器具有:前侧面,朝向所述插入方向的前侧;及尖头状的被保持突起,在该前侧面上的多个位置进一步向前侧突出。所述指示器保持部具有:前侧保持部,由能够供所述被保持突起沿所述插入方向扎入的材料构成,并通过该扎入而保持该被保持突起;及后侧保持部,通过在所述被保持突起扎入该前侧保持部的位置从所述插入方向的后侧限制该指示器来阻止所述被保持突起从所述前侧保持部脱离。
在该内饰零件中,所述指示器的各被保持突起向所述指示器保持部的前侧保持部扎入和在该扎入状态下后侧保持部从后侧对指示器限制的组合能够在该指示器保持部稳定地保持该指示器而不使用复杂的结构。而且,多个被保持突起扎入前侧保持部,阻止各被保持突起相对于该前侧保持部的相对位移,从而有效地抑制指示器在指示器保持部的晃动。并且,也能够通过该扎入的程度来吸收指示器的尺寸的偏差。
作为本发明的内饰零件的具体的结构,优选地,例如,具有显示壁,该显示壁以在内饰板的表侧露出的方式配置且具有显示窗,并且所述指示器保持部形成为在所述显示窗的里侧从所述显示壁的背面沿进深方向延伸,该指示器保持部具有供所述指示器沿该指示器保持部的长度方向插入的形状,在该插入状态下所述指示器通过所述显示窗朝向所述显示壁的表侧发出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7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 下一篇:抗扭转并联双驱运动解耦伺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