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7503.0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4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瑞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例如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已广泛地被大众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而言,大部分的电子装置需通过电线将固定式电源(例如市电)所提供的电能充入电子装置的电池中。然而,电线与电子装置间频繁的插拔常会造成两者接点的损伤,进而使得电子装置无法顺利地被充电。此外,实体的电线也有不易收藏以及容易沾染灰尘等问题。有鉴于此,无线充电的方式被提出。
现阶段无线充电的技术是利用电磁转换的方法使无线供电装置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装置的电池进行充电。无线供电装置内有一感应电路,以交流电推动而产生交流电磁场,在电子装置内有另一感应电路接收交流电磁场,并转化为电能,收到的电能被用作对电子装置内的电池充电。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装置的无线接收模块大多是设置在电池模块上。由于电池模块在使用后会有老化的情形,当电池模块被替换掉时,无线接收模块也随之被丢弃而造成浪费,特别是其中还包含了昂贵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其可具有较低成本的可替换式电池模块,并且降低无线接收模块随着可替换式电池模块被丢弃所造成的浪费。
本发明的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本体及一可替换式电池模块。该本体包括一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该可替换式电池模块包括一电池及一无线充电感应电路。该无线充电感应电路用以产生一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通过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后传送至该电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无线充电感应电路固定于该电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可替换式电池模块还包括一背盖,该无线充电感应电路设置于该背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背盖与该电池为一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可替换式电池模块还包括一电池容量检测计,该电池容量检测计耦接于该电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可替换式电池模块还包括一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耦接于该电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本体还包括一动态电源路径管理元件(dynamic power path management,简称DPPM),耦接于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为一移动电话、一平板电脑或一笔记本电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无线充电感应电路包括一感应线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感应线圈接收一充电信号以产生该感应电流。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该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将成本较高的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设置在该本体上,在该可替换式电池模块上仅保留成本较低的该无线充电感应电路,除了可有效的降低该可替换式电池模块的成本之外,若该可替换式电池模块的电池发生老化而需替换时,由于该无线充电控制电路仍保留在该本体上,可有效地降低无线充电元件随着可替换式电池模块被丢弃所造成的浪费。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
110、210、310:本体;
112、212、312:无线充电控制电路;
114:动态电源路径管理元件;
120、320:可替换式电池模块;
122、222、322:电池;
124、224、324:背盖;
126、226:无线充电感应电路;
128:电池容量检测计;
129:保护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100为一移动电话,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100也可为一平板电脑或一笔记本电脑,该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装置10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75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时线损智能监控与分析定位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池连接系统及相关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