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虚寒性胃脘痛的药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26585.7 | 申请日: | 2013-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1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艳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P1/00;A61P1/14 |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马秦锁 |
| 地址: | 033211 山西省吕***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虚寒性 胃脘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虚寒型胃脘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虚寒型胃脘痛是胃脘痛中较多见的一种证型,临床多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
虚寒性胃脘痛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 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目前市场上治疗胃脘痛的药物较多,但针对性不强,患者病痛反复发作,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虚寒性胃脘痛的药物,益心肺,健脾胃,调节人体的气与血,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药剂:
熟地25—50 酒炙当归15—30 酒炙川芎10—20
杜仲12—25 茯苓10—20 酒炙甘草5—15
酒炙金樱子6—18 酒炙石斛20—35 淫羊藿5—15。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药剂:
熟地36 酒炙当归22 酒炙川芎14
杜仲13 茯苓13 酒炙甘草9
酒炙金樱子9 酒炙石斛27 淫羊藿9。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所述药物混合粉碎成粉,制成药物活性组分。
可以将所述药物活性组分以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药物剂型,如片剂、丸剂、胶囊剂。
本症之病因在于寒邪客胃,或者同时兼有外感寒邪,因此,治疗在于温胃散寒,解表,本发明组方中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酒炙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酒炙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调节血压;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酒炙金樱子收涩、固精、止泻;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酒炙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补血滋阴,祛风止痛,补脾益气。
临床上使用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制得的丸剂对虚寒性胃脘痛进行了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1、患者情况
选75例患者,男32例,女43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2.3岁,病程3个月—5年。
2、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拟定:
(1) 胃脘部疼痛及胃肠病症状;
(2) 有反复发作史;
(3)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
3、治疗方法
患者口服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制得的丸剂,每次2丸,每日3次,疗程为一个月。
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1年之内未复发;
显效:胃脘痛基本消失,其他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病灶明显好转,或胃痛消失后半年后复发者;
好转:胃脘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检查病灶有好转,或胃痛消失后3个月以上又复发者;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
5、治疗效果
75例患者中,治愈47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治愈率62.7%,总有效率89.3%,无效率10.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 取当归洗净后,按5:1的比例加入酒拌匀,浸泡8—12小时,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炒干,取出晾干;
(2) 取川芎洗净后,与5:1的比例加入酒拌匀,浸泡8—12小时,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炒干,取出晾干;
(3) 取金樱子,略浸,润透,纵切两瓣,除去毛、核,与4:1的比例加入酒拌匀,浸泡4—8小时,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炒干,取出晾干;
(4) 取甘草洗净后,按5:1的比例加入酒拌匀,浸泡10—12小时,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炒干,取出晾干;
(5) 取石斛洗净后,按5:1的比例加入酒拌匀,浸泡10—12小时,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炒干,取出晾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艳武,未经王艳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65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