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高韧性硅氧烷共聚MC尼龙的聚合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24844.2 | 申请日: | 2013-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 发明(设计)人: | 费国霞;夏和生;沈国春;张玉蓉;马永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赛尔达尼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9/42 | 分类号: | C08G69/42;C08G18/61 |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韧性 硅氧烷 共聚 mc 尼龙 聚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阴离子聚合法制备低温高韧性硅氧烷共聚MC尼龙的合成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单体浇铸尼龙(简称MC尼龙)是60年代初应用己内酰胺的阴离子聚合技术制备的工程塑料,它在合成机理上完全不同于水解尼龙,它是以阴离子聚合为特征的链式聚合反应。该反应可以借助活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而聚合温度较低(160-190℃),聚合收率高,反应速度快,平均分子量、结晶度、密度高,机械强度、刚度、耐磨性能比一般尼龙大,耐化学性能好,吸水性小,尺寸稳定性好。目前,MC尼龙在许多领域中正逐步替代铜、铝、钢铁等金属材料,广泛用于机械、石油化工、纺织、交通、建筑、冶金等行业。
未经改性的MC尼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低温韧性较差,耐磨性和自润滑性欠佳等缺点,难以承受特殊低温环境及适应高速传动器械的要求,限制了MC尼龙制品的广泛应用。特别随MC尼龙在航空、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建筑等行业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器械向小型化、高性能化、高速度等方向的发展,对其韧性、刚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摩擦磨损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研究开发高性能MC尼龙产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前增韧改性MC主要采用韧性聚合物与MC尼龙原位聚合共混的方法(CN201110224729.3; CN201210377152.4;CN96100724.9;CN200810143089.1;CN201110257332.4;CN201010163492.8;CN200810143067.5;CN200610040169.5; CN201110252791.3;CN200610040170.8)得到的产品是MC尼龙和韧性聚合物的共混物,由于共混物间没有化学键的作用,二者的结合力有限,此外分散也较困难,导致增韧效果不够好,同时对材料的强度有较大的负面影响。CN201110025345.9采用十二内酰胺单体与己内酰胺共聚的方式克服了以上方法的不足,但得到的材料低温性能仍然有待提高。CN201010565545.9采用聚苯乙烯-g-浇铸尼龙6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增韧尼龙,但苯乙烯本身的韧性欠佳,此外材料的低温韧性也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MC尼龙材料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低温高韧性硅氧烷共聚MC尼龙的合成技术,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材料比传统MC尼龙有更好的韧性、耐低温性和阻燃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其中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重量份数。
一种低温高韧性硅氧烷共聚MC尼龙的聚合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分子量为214-10000多羟基聚硅氧烷与多官能异氰酸酯加热并搅拌,升温至50-150℃,反应0.5-6小时生成聚硅氧烷大分子活化剂Si-NCO;
第二步:将己内酰胺加热至70-120℃,使物料熔化,注入两个反应釜,加热至110-150℃,真空脱水5-30分钟,当真空度为10-15毫米汞柱后,在其中一个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和填料、颜料、加工助剂,其中催化剂与己内酰胺的单体的重量比为0.1:100-1:100,填料、颜料、加工助剂与己内酰胺的单体的重量比为0.00001:100-100:100,继续真空脱水10-40分钟,真空度保持10-15毫米汞柱;在另一个反应釜中加入与催化剂摩尔比为0.1-3的活化剂Si-NCO,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两个反应釜的物料迅速混合均匀后浇铸到已预热至150-180℃的模具中保温30分钟-1小时后冷却,即得低温高韧性硅氧烷共聚MC尼龙。
所述多羟基聚硅氧烷的分子结构为线性或支链型。
所述多官能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官能团数目为2~4。
所述催化剂为金属钠、金属钾、金属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各类有机金属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填料为:惰性无机填料:滑石粉、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硅酸盐、玻璃纤维、玻璃微珠、三氧化四铁、稀土矿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为:石墨、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富勒烯、碳纤维、石墨烯、聚合物粉末或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为:金属微粒子。
上述填料表面可以经过有机化反应也可以不进行有机化处理。加工助剂可为润滑剂、抗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赛尔达尼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赛尔达尼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4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状聚羧酸减水剂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三极式结构的直流输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