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转换床位担架车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4264.3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徐顺;李粤;张喜瑞;廖宇兰;梁栋;陈艳玲;朱坚忠;阎梅;李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印康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转换 床位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床位担架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病人手术前后的搬运,一般用多人抬或抱等方式,为了不让病人因体位改变而影响病情,通常需要若干名医护人员同时参与搬动病人,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容易对受伤的病人造成痛苦甚至导致病情加重,特别是对于外伤、骨折、昏迷、休克、心肌梗塞等一些不宜搬动的病人,还可能造成病人的病情加重,甚至可引发副损伤或导致生命危险。
经检索,如CN201179162Y发明专利公布的技术方案,在担架车上有左右两根导轨,在两个导套的固定板之间装有左右两个卷杆,在固定板上装有涡轮减速机,通过链轮驱动两个卷杆转动,从而将床单卷成担架,该技术方案将床单卷成担架,实现病床之间的转运。但这种结构存在一定的结构缺点:首先该技术方案安全性较差,没有设计安全防护装置,仅靠床单托起病人;其次全靠手动实现担架车升降和将床单卷成担架,自动化程度低,操作过程相对复杂。
另外,如CN201342017Y发明专利公布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底板、翻转板和过度板,通过翻转装置将翻转板翻起,与过度板配合,将病人移动到病床上。该技术方案设计机构简单,可实现病人在病床和手术床之间的转运,但该技术方案没有设计升降装置,并且在车身侧边没有设计护栏,在转运过程中安全没有保障,此外,在将病人从担架车转移至手术床上时,靠手动操作将病人转移至手术床上,自动化程度低。
为了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减少病人在搬运过程中的痛苦和二次伤害,以及有效解决现有技术自动化程度低和安全性差的缺点,需要一种能够自动转换床位的担架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技术背景中所述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减少病人在搬运过程中的痛苦和二次伤害,以及有效解决现有技术自动化程度低和安全性差的缺点等问题,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床位担架车。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自动转换床位担架车由底座车、担架床和安全架组成,底座车上的升降柱和液压缸将担架床以悬臂结构支撑在底座车的底座4的上方并实施担架床的升降,安全架的下部固接在底座4上,安全架的上部水平置于担架床的上方,安全架的安全护栏和床单张紧机构实施转运病人的安全功能;
所述底座车包括底座4、万向轮1、升降柱和液压缸,底座后梁和底座前梁分别垂直固接在底座纵梁左侧的两端构成水平设置的底座4,4个万向轮1分别固接在底座4的下表面的四角处,2个升降柱分别竖直置于底座纵梁上表面的前后两端,升降柱的升降导柱2下端与底座纵梁垂直固接,升降柱的升降导套3套在升降导柱2上,升降导套3的上端与床架11的床架纵梁1101的下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垂直固接,液压缸竖直置于底座纵梁上表面的中部,其中液压缸缸体18下端与底座纵梁垂直固接,液压缸活塞杆17的上端与床架11的床架纵梁1101的下表面的中部垂直固接;
所述担架床由床架11、转动托板和转动托板驱动装置组成,床架纵梁110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床架后梁1102和床架前梁1103的右端垂直固接构成水平设置的床架11,床架后梁1102和床架前梁1103的左端各有一个相向的凸台1107,在凸台1107和床架纵梁1101之间,床架后梁1102和床架前梁1103相对的内侧面上都有两个托板转轴孔1104,两个托板转轴孔1104以凸台1107和床架纵梁1101之间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床架后梁1102上的两个托板转轴孔1104的间距和床架前梁1103上的两个托板转轴孔1104的间距相同,在床架后梁1102和床架前梁1103的上表面上,各有一条横向的床单压槽23,床单压槽23的底面为半圆柱面,在床单压槽23两端的外侧各有一个床单固定柱12竖直固接在床架后梁1102或床架前梁1103的上表面上,床架后梁1102为空腔结构,床架后梁1102内的空腔分为转动托板驱动装置安装左腔1105和转动托板驱动装置安装右腔1106;
左侧的托板转轴16的两端分别在床架后梁1102和床架前梁1103上左部的托板转轴孔1104中通过轴承Ⅰ20与床架11转动连接,右侧的托板转轴16的两端分别在床架后梁1102和床架前梁1103上右部的托板转轴孔1104中通过轴承Ⅰ20与床架11转动连接,长方形的托板15的一个长边与托板转轴16并接,托板15和托板转轴16构成能转动的转动托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4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筒状工件固定座
- 下一篇:一种面向物联网移动感知的服务节点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