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具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4237.6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1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魏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7/10 | 分类号: | F21V1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具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灯座与发光元件能稳定固定的灯具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灯具皆包含发光模块与承载此发光模块的灯座。现行的技术中,多用粘胶结合发光模块与灯座,但此结合并不稳固,当粘胶涂布不均时,常会发生板翘的情形,甚至使发光模块松动或脱落,造成永久性的损坏。此外,点胶方式容易发生溢胶导致污染,需要额外进行清胶作业,或者组合完成的灯具还需等待胶干,皆拉长了灯具的组装时间。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固定发光模块与灯座的灯具,为相关业者努力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及其制造方法,通过灯座上形成的沟槽能够使发光模块紧密与灯座结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灯具,包括灯座及发光模块。灯座的本体具有承载面及散热面。承载面具有相对的二长侧,散热面接合于承载面的二长侧,且承载面与散热面间形成中空腔体。承载面上还包括有第一侧墙及第二侧墙。第一侧墙包括垂直于承载面的第一侧墙垂直部以及自第一侧墙垂直部端部以平行承载面的方向朝第二侧墙延伸的第一侧墙延伸部。第二侧墙包括垂直于承载面的第二侧墙垂直部以及自第二侧墙垂直部端部以平行承载面的方向朝第一侧墙延伸的第二侧墙延伸部。承载面与第一侧墙及第二侧墙界定沟槽。发光模块包括基板及多个位于基板上的发光元件。基板设置于沟槽内的承载面上,且基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侧墙延伸部及第二侧墙延伸部的内侧表面紧密接触。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灯具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灯座,此灯座的本体具有承载面及散热面,承载面具有相对的二长侧,散热面接合于承载面的二长侧,且承载面与散热面间形成中空腔体,承载面上还包括有第一侧墙及第二侧墙,第一侧墙包括垂直于承载面的第一侧墙垂直部以及自第一侧墙垂直部端部以平行承载面的方向朝第二侧墙延伸的第一侧墙延伸部,而第二侧墙包括垂直于承载面的第二侧墙垂直部以及自第二侧墙垂直部端部以平行承载面的方向朝第一侧墙延伸的第二侧墙延伸部,承载面与第一侧墙及第二侧墙界定沟槽;提供发光模块,此发光模块包括基板以及位于此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将发光模块放置于沟槽内的承载面上,使得基板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侧墙延伸部与第二侧墙延伸部的内侧表面紧密接触;以及形成多个第一凸部于第一侧墙延伸部及第二侧墙延伸部与基板两侧接触之处,第一凸部嵌入发光模块的基板内,使得发光模块被固定于沟槽内。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灯具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3至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制造方法。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灯具
100:灯座
110:本体
111:承载面
111a:长侧
112:散热面
113:腔体
120:第一侧墙
121:第一侧墙垂直部
122:第一侧墙延伸部
130:第二侧墙
131:第二侧墙垂直部
132:第二侧墙延伸部
140:空间
150:沟槽
160:第一凸部结构
200:发光模块
210:基板
211:边缘
220:发光元件
260:凹部结构
300:滚轮
310:第二凹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分解图。图2绘示图1的灯具组合后的剖视图。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灯具10包括灯座100及发光模块200。灯座100包括本体110、第一侧墙120及第二侧墙130,三者构成沟槽150。发光模块200设置于本体110的承载面111上,并通过沟槽150与灯座紧密结合。
灯座110的本体具有承载面111及散热面112。承载面用以承载发光模块200,而散热面用以将发光模块200产生的热导出。承载面111具有相对的二长侧111a(为使附图较为简洁,图1中仅标示其中之一),散热面112接合于此二长侧111a,形成中空腔体113增进导热效果。一实施例中,散热面上还可具有多个散热结构,以增加散热面的面积。本例中的散热结构以鳍片作为代表,但并不限制于此,可依实际运用需求而做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42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