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与大豆间作种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3688.8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许开华;陈忠泽;胡嗣渊;戚自荣;余乾儿;黄志光;高水友;吴建能;王立;张瑞;徐伟韦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大豆 间作 种植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与大豆间作种植方法。
(二)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水稻是水作物,大豆是旱作物,传统观念认为水稻与大豆是无法间作种植的。
(三)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还没有一种水稻与大豆的间作种植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与大豆间作种植方法,可大大提高粮食产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与大豆间作种植方法,在同一水稻田中除冬季和早春外,实行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大豆,或者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大豆;
在冬季或早春季节,沿水稻的种植行平行起垄作为大豆种植行,垄高30厘米~40厘米,梯形断面;水稻种植行的宽度与大豆种植行的宽度比为2∶1或3∶1;
春大豆在4月初播种或移栽于垄上,用地膜覆盖促早发,春大豆的种植密度为6株/m2~8株/m2,7月上中旬收获;秋大豆7月中旬免耕播种、10月底11月上旬成熟,秋大豆的种植密度与春大豆的种植密度相同;
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大豆时:早稻在4月底~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获;晚稻于七月下旬插秧,十月下旬收割,
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大豆时:单季晚稻在5月下旬~6月初直播或6月中旬插种。
具体的,早、晚稻可分别选用甬籼15、宁88品种,单季稻选用宁81或甬优12品种;春大豆可选用台75-3或浙鲜豆8号,秋大豆可选用高雄2号。
水稻灌水以湿润灌溉为主,这与现有技术中水稻的灌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田间常规管理与水稻、大豆各自单独种植方式相同,在此亦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水稻、大豆相间条带状种植,冲破水、旱作物同时在水稻田种植的禁区,充分利用水稻田的光、温、时空资源和农作物高、矮间作立体栽培的边行优势,是一种高度集约化、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新的种植制度。一般情况下,增产粮食10~30%左右,是当前粮食增产幅度最高的一种栽培方式和技术。具体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下:
(1).耗水量低。间作栽培耗水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豆种植在“旱作带”,灌溉平面和蒸发量减少。
(2).产量高。水稻、大豆间作栽培,水、旱交替改善了稻田土壤的通透性,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育和生长,也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分、土壤、光照、空间,两者均得到了良好的边行优势条件,使温、光、水、土、时空得到了充分利用。试验结果表明,纯作亩产早稻分别490公斤、晚稻520公斤,合计1010公斤,在水稻种植行的宽度与大豆种植行的宽度比为2∶1的间作情况下,亩产早稻分别430公斤、450公斤、春大豆75公斤(鲜荚∶干=5∶1)、秋大豆80公斤,合计1035公斤,亩增产25公斤,增产率2.5%。纯作单季晚稻亩产625公斤,间作单季晚稻亩产520公斤、春大豆75公斤鲜荚∶干=5∶1)、秋大豆85公斤,合计680公斤,亩增产55公斤,增产率8.8%。
(3).经济效益:早、晚稻纯作亩收入2932元,间作3377元,亩增445元;单季晚稻纯作收入1875元,间作2525元,亩增650元。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水稻与大豆间作种植方法,在同一水稻田中除冬季和早春外,实行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大豆,或者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大豆;
在冬季或早春季节,沿水稻的种植行平行起垄作为大豆种植行,垄高30厘米~40厘米(在该垄高范围内可自由进行选择,都是较为合适的垄高),梯形断面;水稻种植行的宽度与大豆种植行的宽度比为2∶1或3∶1;
春大豆在4月初播种或移栽于垄上,用地膜覆盖促早发,春大豆的种植密度为6株/m2~8株/m2(在该种植密度范围内可自由进行选择,都是较为合适的种植密度),7月上中旬收获;秋大豆7月中旬免耕播种、10月底11月上旬成熟,秋大豆的种植密度与春大豆的种植密度相同;
早晚二熟水稻间作春秋二季大豆时:早稻在4月底~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获;晚稻于七月下旬插秧,十月下旬收割,
一熟单季水稻间作春秋二季大豆时:单季晚稻在5月下旬~6月初直播或6月中旬插种。
具体的,早、晚稻可分别选用甬籼15、宁88品种,单季稻选用宁81或甬优12品种;春大豆可选用台75-3或浙鲜豆8号,秋大豆可选用高雄2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36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变频电动机和液压泵组成的电动机械训练器材
- 下一篇:立方角型回射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