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灯管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23293.8 | 申请日: | 2013-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6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7/00;F21V29/00;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灯管,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
背景技术
在现今社会中,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应用非常普遍且使用方便,常见的应用有背光模组、台灯及灯管等。由于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低,且使用寿命高,比传统荧光灯管的耗电量更低。因此,发光二极管灯管渐渐取代传统荧光灯管。
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灯管具有二端盖、半罩式灯壳以及金属散热座,半罩式灯壳覆盖金属散热座上,再将二端盖固定在灯管的二端部。藉由金属散热座,发光二极管灯板可固定在灯管中,并藉由金属散热座快速将热散开。由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在组装上较复杂,因而增加组装的成本,且受到金属散热座的阻挡,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受限或无法调整,因而无法达到广角度(例如270度或360度)出光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用以改善习知的散热结构及灯板组装方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包括:灯壳,为长管状;二端盖,配置于该灯壳的相对两端,并与该灯壳结合为管状本体;二组电极,配置于该二端盖;散热基板,固定于该管状本体中,该散热基板包括N+2个板体,且N≧1,其中该第N+1板体两相对长轴侧分别连接该第N板体与该第N+2板体,以使该N+2个板体弯折成多边形结构;电路层,配置于至少一板体上;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管阵列,配置于具有该电路层的板体上,并藉由该电路层与该二组电极电性连接。
较佳的,该散热基板具有上表面与下表面,于该上表面各板体间长轴弯折处为卡合端。
较佳的,该下表面上各板体间长轴弯折处具有刻痕,且该刻痕为V型、U型或半圆型。
较佳的,该灯壳内具有卡合部,其与该多边形结构的卡合端相匹配,以使该散热基板固定于该管状本体中。
较佳的,该些板体弯折成等腰三角形结构,则该电路层配置于第N+1个板体上。
较佳的,该些板体弯折成等边几何形结构,则该电路层配置于每个板体上。
较佳的,该散热基板包括金属基板以及绝缘层,该绝缘层形成于该金属基板的表面上。
较佳的,该金属基板的材质包括铜、铝或其合金。
较佳的,该绝缘层的材质包括聚合物树脂。
较佳的,该灯壳为玻璃管或塑胶管。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管利用散热基板本身具有导热及可弯折的特性,来改善灯管的散热结构及灯板的组装方式,进而减少灯管组装的成本及改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发光性能。
为了对本发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绘示发光二极管灯板未弯折之前的俯视示意图及侧向示意图。
图2A及图2B绘示另一实施例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俯视示意图及侧向示意图。
图3A及图3B绘示又一实施例之发光二极管灯板的俯视示意图及侧向示意图。
图4A~图4C分别绘示散热基板的板体弯折为几何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5A及图5B绘示弯折后的散热基板以卡固结构固定在灯壳内的示意图。
图6图绘示另一实施例中弯折后的散热基板固定在灯壳内的示意图。
图7图绘示又一实施例中弯折后的散热基板固定在灯壳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灯管,是利用全罩式灯壳(例如是玻璃管或塑胶管)以及散热基板,来取代习知的半罩式灯壳以及金属散热座。组装时,二端盖可直接固定在全罩式灯壳上。此外,至少一发光二极管阵列以及至少一电路层可直接配置在散热基板的任一板体、部分板体或全部板体上。举例来说,散热基板包括N+2个板体,且N≧1,其中第N+1板体两相对长轴侧分别连接第N板体与第N+2板体,以使N+2个板体弯折成多边形结构。由于散热基板弯折成多边形结构后,发光二极管阵列以及电路板的位置可调整,以随着多边形的形状而改变出光的方向,进而达到调整出光角度的效果。
以下为提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发明欲保护之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达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32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