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纤维及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21223.9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显林 |
主分类号: | D21H15/02 | 分类号: | D21H15/02;D21H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纤维 含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纤维及其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单根防伪纤维的不同视觉特征面分别呈现在纸张的正反表面,特别是纸中所述防伪纤维与纸张的垂直面或近似垂直面为切面。
背景技术
现在几乎所有防伪纤维的制造均是采用纺丝的方法。有关以纺丝工艺为制造基础的防伪纤维专利很多。但这些纺丝方法限制了防伪纤维的种类,同时防伪纤维的难仿制性和易识别性也受到了很多限制。再者,由于纺丝工艺的普及,这种基于纺丝工艺的造纸防伪材料的难仿制性逐步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伪纤维的特别设计,以及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单根所述防伪纤维表面有表面A和表面B,表面A的视觉特征和表面B的视觉特征有明显的视觉差异,表面A的视觉特征和表面B的视觉特征分别呈现在纸的正面和反面,当所述防伪纤维抄入纸张后,所述防伪纤维与纸张的垂直面或近似垂直面为切面;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但能创造更多的防伪视觉特征,且还创造所述防伪特征与切片技术的结合,更丰富了防伪纤维产品的种类。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防伪纤维,所述防伪纤维至少有材料层1和材料层2组成,材料层1的表面A和材料层2的表面B有明显的视觉特征差异,与表面A或表面B垂直的立面3为切面,抄入薄纸后,表面A的视觉特征和表面B的视觉特征分别呈现在薄纸的正面和反面。
进一步,所述材料层1与材料层2之间还有间隔材料层4。
更进一步,所述间隔材料层4为能遮挡可见光的间隔材料层,以避免有色材料层1和有色材料层2串光;或者是所述间隔材料层4为能遮挡激发光的间隔材料层,以避免荧光材料层1或荧光材料层2被激发光穿透时混色。
进一步,所述表面A和表面B上还涂布有热熔胶层5;涂布热熔胶的目的是为了让防伪纤维有更好的附着纸张的能力。
或者,所述材料层1和材料层2中含有热熔胶,含有热熔胶的目的是为了让防伪纤维有更好的附着纸张的能力,同时结构也更加简单。
所述表面A的视觉特征和表面B的视觉特征是肉眼直接观察得到的视觉特征;或者是所述表面A的视觉特征和表面B的视觉特征是在激发光照射下肉眼观察得到的视觉特征。
所述防伪纤维在沿纤维的长度方向上至少有一段无色的纤维段6;所述无色段部分在纸张中可以产生迎光观察的透明效果,使其更难以被印刷模仿。
所述防伪纤维的材料层1或材料层2中,至少一个材料层由至少两个色段组成,所述两个色段是不同色彩的荧光色段,或者是不同色彩的有色色段。所述至少两个色段可以是并列的两根色线,或者是首尾相连的两个色线,或者是两个色点。
所述防伪纤维为波浪状,所述波浪状至少有两个拐点。
所述防伪纤维成片状,可以是圆形,或者是正方形,或者是多边形等等。
一种防伪纸,所述防伪纸含有上述防伪纤维。
一项防伪技术的防伪效果主要体现在易识别和难仿制两个方面。相对已有技术,本发明不但增加了防伪产品的种类,而且提高了易识别性和难仿制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防伪纤维在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图;
图2为一种含有无色透明段的防伪纤维的一侧表面;
图3为一种含有两个拐点的波浪状防伪纤维的一侧表面;
图4a为圆形颗粒片状防伪纤维的一侧表面;
图4b为正方形颗粒片状防伪纤维的一侧表面;
图4c为六边形颗粒片状防伪纤维的一侧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表示了一种荧光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截面图,所述横截面含有5个材料层,由上到下分别为热熔胶材料层5、365nm激发的荧光红材料层1、PET薄膜材料层(材料层中含有吸收365nm紫外光的材料)4、365nm激发的荧光蓝材料层2、热熔胶材料层5;垂直或近似垂直于这些材料层的立面3为刀切面。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PET薄膜材料层4替换成一种在透紫外光的PET薄膜上涂布一层遮挡紫外光涂层的材料层。
实施例二:
一种防伪纸,纸张克重为80g/m2,纸张中含有图2所示的防伪纤维,防伪纤维由有色材料段7和无色透明段6组成。所述有色材料段7的横截面如图1所示,当本防伪纤维抄入纸张后,透光观察无色透明段为透明。
实施例三:
图3表示了一种含有两个拐点的波浪状的防伪纤维,所述防伪纤维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如图1所示,所述波浪状对应于一种特别的分切工艺,防伪效果更好。
实施例四:
图4a、图4b、图4c表示了颗粒片状防伪纤维的一侧表面。其中,防伪纤维的表面A(或表面B)的形状分别为圆形、正方形、六边形,垂直于表面的横截面如图1所示,在纸中所述颗粒片状的最大平均直径不超过500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显林,未经孙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12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