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三混酚酯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120779.6 | 申请日: | 2013-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刚;张传义;赵春忠;刘雪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联瑞阻燃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F9/12 | 分类号: | C07F9/12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 地址: | 300315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三混酚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涉及一种磷酸三混酚酯,尤其是一种磷酸三混酚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磷酸三混酚酯(TaP),别名是阻燃灵,英文名称为Mixed penoly phosphate,分子式为:CnHmO4P,n=18-24,m=15-27,分子量:326-410。
磷酸三混酚酯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油状液体;略带酚味;稳定不挥发,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耐油性、电绝缘性、易加工性,能溶于醇、醚、苯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低毒;相对密度:D20≤1.190。
磷酸三混酚酯是生产硝酸纤维素、乙烯基树脂、聚氯乙烯、电缆、橡胶制品以及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增塑剂和添加剂;与高聚物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候性、耐辐射性、防霉性。
通过检索,并未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发明内容
本应用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污染小的磷酸三混酚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磷酸三混酚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将混合酚与催化剂混合;当料温小于50℃时,将三氯氧磷投入;
其中,混合酚:三氯氧磷: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200:400:5;
(2)常压排酸:启动常压排酸系统,在搅拌条件下,加热升温,用1-1.5小时,升温至70℃;70-95℃,以升温速度4-5℃/小时,升温至70-95℃,平衡1小时;以每小时46℃升温至125℃;再以升温速度5-8℃/小时,升温至140℃;
(3)负压排酸:启动负压排酸系统,用1-1.5小时,升温至160℃时,负压在700mmHg柱,排酸2小时;
(4)排酸完毕,取样测酸值,酸值≤6mgKOH/g,然后中和,温度在150-160℃,负压大于600mmHg柱,排气1.5-2小时,后测酸值小于4mgKOH/g时,合成完毕,得粗酯;
(5)将粗酯进行减压蒸馏,把低沸物、中馏份、成品分别收集;中馏份酸值≤0.5mgKOH/g,成品酸值≤0.25mgKOH/g;
(6)蒸馏结束后,把成品过滤,取样分析,成品酸值≤0.25mgKOH/g时,即得磷酸三混酚酯。
而且,所述步骤(1)中三混酚:三氯氧磷: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200:400:5(kg)。
而且,所述步骤(1)中混合酚包括苯酚、甲酚、二苯酚的低回。
而且,所述苯酚、甲酚、二苯酚的质量比为1:1.5~2.0:0.5~1。
而且,所述步骤(1)中催化剂为钙镁催化剂,钙镁催化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HZSM-5型分子筛、硫酸钙、氯化镁、田菁粉和水混合,得混合液;
每1L混合液中加入HZSM-5型分子筛、硫酸钙、氯化镁和田菁粉的质量比为10:2.9:2.5:1;
(2)搅拌条件下,加热至80±5℃,反应6~8h;
(3)将步骤(2)中反应物经过滤、抽滤后,使用水洗涤,得过滤产物;
(4)将过滤产物放入120℃的烤箱中烘7~8h,自然晾干1~2天,研碎,取≤100目的催化剂在550℃下焙烧12h,即得催化剂。
而且,所述步骤(4)中中和时使用碳酸钠进行中和。
而且,所述步骤(5)中减压蒸馏的条件为:负压系统真空度≥0.097Mpa;低沸物的馏份温度控制在160℃;次成品的馏份温度控制在260;成品的馏份温度控制在280℃,要保持温度恒定。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可以将混合酚废料进行处理,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条件简便、反应时间短、能耗低、腐蚀小、污染少、产物纯、产率高,收率达到78%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的常规试剂;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方法。
本发明所使用的催化剂为钙镁催化剂,钙镁催化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联瑞阻燃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联瑞阻燃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0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