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桐幼树专用肥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20476.4 申请日: 2013-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3483035A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发明(设计)人: 徐永杰;李金柱;周席华;罗治建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5G1/00 分类号: C05G1/00
代理公司: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0 代理人: 朱必武;曾祥斌
地址: 430079 ***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油桐 幼树 专用肥 及其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化学肥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林木的专用肥,尤其涉及一种油桐幼树专用肥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ey)原产于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料树种之一。油桐在我国人工栽培的历史最早可能源于魏晋六朝时期,唐宋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公元739年)记载:“罂子生山中,树似梧。”油桐花色绚烂,是很好的观赏树种。其桐籽压榨的桐油属于干性油,在油类中干燥速度最快,所得皮膜坚硬,抗水耐碱,性能优良,有光泽,不能食用,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导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优点,是制造油漆和涂料的重要油类品种。近几十年来,人工合成涂料的广泛应用,拓展了桐油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范围:桐油可配置清油、防锈油、油膏等,还可制作酚醛清漆、酯胶清漆、醇酸磁漆和醇酸调和漆料等,同时桐油转化成生物柴油的技术成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能源树种。而我国的油桐多分布在南方丘陵山地,土地土层薄,肥力差,极大影响了油桐的生长和产量,限制了油桐产业原材料的供应。因此合理施肥是维护和提高山地土壤肥力,提高油桐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目前市场上有桉树专用肥、杨树专用肥等,还没有为油桐设计的专用肥,生产上基本不施肥或盲目施肥,使用的非专用肥由于营养不均衡,加之山地雨水淋溶,肥料利用率极地低。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适合油桐生长促进油桐结果特性的专用肥料,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油桐产量。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桐幼树专用肥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油桐树专用肥的问题。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最终获得了如下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桐幼树专用肥,包含氮磷钾及少量的微肥,具体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尿素(含N46%)      15-20%

过磷酸钙(含P12%)  65-70%

氯化钾(含K 50%)   15-20%

微肥                 0.1-0.2%

优选地,上述的油桐幼树专用肥,其中所述的微肥包括硼砂和硫酸锌。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油桐幼树专用肥,其中所述的微肥由重量比为1:0.4-0.6的硼砂和硫酸锌组成。

    在本发明进一步优化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的微肥由以重量计0.1%的硼砂和0.05%的硫酸锌组成。

再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油桐幼树专用肥,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尿素                 15.0-17.0%

过磷酸钙             66.5-68.0%

氯化钾               16.0-18.0%

微肥                 0.13-0.17%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油桐幼树专用肥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及微肥混合均匀后造粒,即得到了油桐幼树专用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油桐幼树专用肥配方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节约了肥料成本,可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能为作物整个生产周期提供均衡的营养,肥料养分齐全,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结合,各元素的作用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经济效益好,节约了人力物力,可达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作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取尿素125千克,过磷酸钙500千克,氯化钾125千克,硼砂0.75千克,硫酸锌0.325千克,混合均匀后造粒,即得到了油桐专用复合肥(造粒后含水量为10%)。该肥料含N 7.7%,含P 8.0%含K 8.3%。

    在九峰试验林场选取4年生长势相近的油桐无性系林90株,于2009年3月份沿树冠滴水线挖沟深度20-30厘米,按照每株1.0千克上述肥料沟施,于2009年11月测定,油桐单株平均地径增长35.46厘米,树高增高113.44厘米,冠幅增长9.32平方米,单株鲜果产量平均增加16.18Kg。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04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