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自动化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9894.1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3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谢学民;尹陆生;段连群;赵咏梅;王润增;李栋;李智伟;吴震;董红霞;戴靖;马力;强萱;齐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天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B29C47/92 | 分类号: | B29C47/92;B29C67/04;B29C69/02;B29B11/12;B29K2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华苑产业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四氟乙烯 分散 树脂 ptfe 自动化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氟塑料制造生产技术,一种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自动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PTFE)具有所有塑料中最佳的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是当今世界上耐腐蚀性能最佳材料之一。然而,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却具有极窄的相变范围以及疏松弹性特点,从而使其难以像普通热塑性塑料那样进行挤出或注塑成型。用乳液聚合制成的细粉(PTFE分散树脂),在其中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而制成糊状混合物进行挤出,是PTFE分散树脂的常用生产方法。但这种生产方法由于PTFE的特殊性不能进行连续生产,生产过程中需要依靠手动控制生产线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并且对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有一定要求,生产过程中人工操作量大,产品稳定性受操作影响明显。在以往的同类产品生产中,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熟练度决定了成品的质量水平。在糊膏挤出法生产PTFE产品中保证产品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生产连续、均匀、稳定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制品,必须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来改变现有的生产技术。在进行PTFE挤出制品的生产中,通过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引入在线测量和定位技术,对生产线各部分运行参数进行自动调节,能有效的减轻劳动量并提高生产质量,尤其是在产品长度较高,尺寸要求严格的产品生产过程中,自动化控制的优势明显。为此,本发明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法生产中引入了自动控制系统,从而提供了一种连续、均匀、稳定的生产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制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引入一套自动控制系统改进PTFE分散树脂生产技术,有效减少劳动量,生产质量稳定,性能均一的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挤出制品,满足了市场的严格要求。
本发明一种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自动化生产方法,包括原料混合,预成型,挤出成型,挤出物的速度,位置追踪,反馈信号对挤出机控制,烧结成型,收卷部位烧结后产品的位置测量及反馈控制,成型收卷。其中,挤出机头部挤出物的速度、位置追踪方法,信号采集和反馈方法中,本发明引入了光栅测量速度及位置。考虑可使用的聚四氟乙烯(PTFE)有多种牌号,不同牌号的聚四氟乙烯(PTFE)具有不同的分子量分布及特性,本发明通过筛选,选择使用分子量在100万-500万、粒径在0.1-0.5微米的分散树脂,并配以合适的助剂组分,构成2元混合组分,并针对不同的用途,确定不同的工艺配方与相应的工艺条件。一种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自动化生产方法:
1.原料混合:将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PTFE)+溶剂(美孚ISOPAR G)按10%~20%的比例在低温下充分、均匀混合,混合时搅拌器转速低于30转/分,混合5~20分钟;
2.混合后的原料常温放置16~24h,温度在20℃到50℃之间。
3.混合后的原料进入模具进行预压,预压油缸压力为5MPa,预压温度50℃,形成外观良好的柱形模坯;
4.模坯进入推压机进行推压,料缸温度为20~40℃,推压形成长度一定的制品;
5.在挤出管材出模具口后,由光栅测量运动位置及速度,并将反馈信号传递回挤出机,由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测量结果对推挤进行控制。
6.推挤成型的管材进入烧结炉进行高温烧结,烧结温度在300-400℃,时间为30-40秒;
7.烧结后的管材进行淬火处理;
8.进收卷机前由光栅测量运动速度,反馈信号并调节收卷速度。
9.成型后的管材在大盘径收卷机上进行收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天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未经天津市天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9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