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19885.2 | 申请日: | 2013-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2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呈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显示器的设计,特别是有关于触控显示器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触控显示器90的设计架构中,现有触控电路板91(TP control board,(TP:Touch Panel触摸屏))固定于显示电路板92(LCM PCBA,(LCM:Liquid Crystal Module液晶模块),(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组件))上,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现有触控显示器示意图,如图所示:触控电路板92固定于显示电路板的方式是采用粘着缓冲件93(Sponge,海绵)的方式来作为支撑及固定。
而其使用粘着缓冲件93(Sponge)的方式来固定的主因是:显示电路板92(LCM PCBA)上的元件(IC CHIP:Integrated Circuit chip)高度不一,必须要有一个平整的平台来提供支撑与定位。以往使用粘着缓冲件93(Sponge)的方式,需要以人工的方式,加贴于液晶胶(Cell tape)上,不仅增加材料与治具成本,还会耗费工时,更可能存在因手工贴附而导致偏差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器,除解决因手工贴附而导致偏差的问题外,更具有接地效果以提高光利用率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器,包括:
一模组框架;
一显示模组,设置于该模组框架内;
一触控模组,设置于该显示模组上;
一驱动电路板支撑架,设置于该显示模组下方,并组接于该模组框架上,其中该驱动电路板支撑架具有一第一容置部与一第二容置部,且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二容置部位于同一轴线上;
一第一驱动电路板,用于驱动该显示模组,其中该第一驱动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一容置部内;该第一驱动电路板部分贴合于该显示模组一侧,部分贴合且电性连结于该驱动电路板支撑架上;以及
一第二驱动电路板,用于驱动该触控模组,且该第二驱动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二容置部内,并与该驱动电路板支撑架电性连结。
其中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二容置部之间具有一间距。
其中该第二驱动电路板上具有一连接器,且该连接器与该驱动电路板支架组接,并形成电性导通状态。
其中该第二驱动电路板上与该第一驱动电路板设置于同一轴向上,二者以纵向迭置方式位于该触控显示器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显示模组设置在模组框架内,且触控模组设置在显示模组上,而驱动电路板支撑架设置在显示模组下方并组接于模组框架上,第一驱动电路板与第二驱动电路板则组配于驱动电路板支撑架上。驱动电路板支撑架包括有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其中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位于同一个轴线上,且二者之间还保有一个间距,也就是说,驱动电路板支撑架上具有二个容置空间,且二个容置空间以垂直迭合的方式设置,使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位于同一轴线上的不同高度处。
除此之外,第一驱动电路板用于驱动显示模组,第二驱动电路板则用于驱动触控模组,也就是说,第一驱动电路板利用第一容置部设置固定于触控显示器上,且部分的第一驱动电路板贴合于显示模组的一侧,其他部分的第一驱动电路板则贴合并电性连结于驱动电路板支撑架上,而该第二驱动电路板则利用第二容置部设置固定于触控显示器内,并与驱动电路板支撑架形成电性连结,如此一来,第一驱动电路板与第二驱动电路板则可稳固的固定于驱动电路板支撑架上,且第一驱动电路板与第二驱动电路板通过驱动电路板支撑架可达到接地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触控显示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触控显示器示意图。
图2符号说明:
模组框架10
显示模组20
触控模组30
第一驱动电路板40
第二驱动电路板50
连接器51
驱动电路板支撑架60
第一容置部61
第二容置部62
间距H
图1符号说明:
触控显示器90
触控电路板91
显示电路板92
粘着缓冲件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9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