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骨损伤修复材料表面制备载生长因子涂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9783.0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1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鲁雄;董丽;王振铭;谢超鸣;韩璐;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54 | 分类号: | A61L27/54;A61L27/34;A61L27/40;A61L27/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伤 修复 材料 表面 制备 生长因子 涂层 方法 | ||
1.一种在骨损伤修复材料表面制备载生长因子涂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生长因子溶解于浓度为1-3mg/ml的显负电性的聚多糖溶液,得到生长因子浓度为0.5-10μg/ml的混合液,再将混合液与浓度为1-3mg/ml的带氨基的聚阳离子溶液按1∶2-10的体积比混合,并搅拌、离心、冷冻干燥,再溶于水制得浓度为0.5-2mg/ml的带正电荷的载生长因子的微纳球溶液;
B、将在溶液中显负电性且含邻二醇的聚多糖配制成浓度为20mg/ml的溶液,再将该溶液在避光条件下与等体积的高碘酸钠水溶液混合、搅拌6h,其中加入的高碘酸钠与聚多糖单体单元的摩尔比为1∶1-2.5;随后再加入与高碘酸钠等摩尔的乙二醇,反应2h;反应后将溶液进行透析、取透析袋中的液体冷冻干燥,再溶于水制得浓度为0.5-2mg/ml的多醛基聚多糖溶液;
C、将骨损伤修复材料依次用多巴胺溶液、戊二醛溶液浸泡,使材料表面通过多巴胺接枝戊二醛;
D、将C步得到的接枝有戊二醛的骨损伤修复材料浸泡于带氨基的聚阳离子溶液5-10分钟,溶液的聚阳离子浓度为0.5mg/ml-2mg/ml,清洗、干燥后得到外表面层为带氨基的聚阳离子层的骨损伤修复材料;
E、将外表面层为表面层为带氨基的聚阳离子层的骨损伤修复材料在B步的多醛基聚多糖溶液中浸泡5-10分钟,清洗、干燥后得到外表面层为多醛基聚多糖层的骨损伤修复材料;
F、将E步的骨损伤修复材料在A步得到的微纳球溶液中浸泡5-10分钟,清洗、干燥后得到外表面层为载生长因子微纳球层的骨损伤修复材料;
G、将F步得到的骨损伤修复材料在B步的多醛基聚多糖溶液中浸泡5-10分钟,清洗、干燥后得到外表面层为多醛基聚多糖层的骨损伤修复材料;
H、将G步得到的骨损伤修复材料浸泡于C步中的带氨基的聚阳离子溶液5-10分钟,清洗、干燥后得到外表面层为带氨基的聚阳离子层的骨损伤修复材料;
重复E-H步的操作5-100次,即在骨损伤修复材料表面制备出载生长因子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骨损伤修复材料表面制备载生长因子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中在溶液中显负电性的聚多糖为海藻酸盐、硫酸软骨素或透明质酸或肝素;B步中在溶液中显负电性且含邻二醇的聚多糖为海藻酸盐、硫酸软骨素或透明质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骨损伤修复材料表面制备载生长因子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和D步中的带氨基的聚阳离子为壳聚糖或聚赖氨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骨损伤修复材料表面制备载生长因子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中的的生长因子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骨损伤修复材料表面制备载生长因子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中的骨损伤修复材料为纯钛、钛合金或不锈钢制成的骨损伤修复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97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