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抓绳上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6807.7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7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伟 |
主分类号: | A63B29/02 | 分类号: | A63B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俊;王景刚 |
地址: | 35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绳索上上升时使用的抓绳上升器以及抓绳上升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上升器是一种用于在陡峭地形沿着绳索向上攀爬的工具,在登山运动和消防抢险、紧急救援等领域广为使用。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上升器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手式上升器;胸式上升器;脚式上升器。这些上升器的共同原理是内部设计的偏心装置及其活动端面的棘齿与一穿设绳索的凹槽组合在一起,当上升器在绳上向上推时,偏心装置放松,上升器可以顺利上滑,当上升器往下拉时,偏心装置将绳索夹紧在凹槽底面,上升器就停止了,经过反复推拉上升器,就可以实现在绳索上的攀爬。目前,使用上升器沿单绳上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两只手式上升器配合;一只手式上升器和一个胸式上升器配合;一只手式上升器和一只脚式上升器配合。这三种上升方式都存在以下问题:
(1)只能向上攀爬,不能向下,且上升速度慢。
(2)上升器沿绳索向上滑动时,下方的绳索必须自己牵拉或者别人帮忙牵拉。
(3)遇到上方绳索有绳结或者固定在岩壁上的保护点时,要通过就很费时费力。
(4)在泥泞和冰雪环境下,上升器容易发生阻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抓绳上升器以及一种抓绳上升器组件,解决现有上升器攀爬时遇到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抓绳上升器,其包括:上升器本体,具有第一凹槽和从该第一凹槽的外壁延伸出的相对端,该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攀爬的绳索;和偏心装置,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相对端,使得该偏心装置能够绕设置于该相对端上的轴枢转,这样就能够通过将绳索压向第一凹槽的内表面而卡住绳索。其中,偏心装置的下缘设有能够套入单手的拇指的偏心装置把手,以使拇指能够控制偏心装置枢转,第一凹槽的所述内表面的背侧设有供该手的其余四指把握的本体把手,该本体把手能够套入所述其余四指中的至少一个,使得仅通过单手的张合就能够自由地控制偏心装置与第一凹槽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空间。
优选地,仅通过单手的张合就能够自由地控制偏心装置的枢转,从而使所述绳索能够随单手的张合而进入或脱离该上升器。
优选地,所述上升器还能够通过单手的张合而控制偏心装置与第一凹槽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空间,使所述上升器能够以在绳索上滑动的方式中沿绳索上升和下降。
优选地,所述上升器还包括安全装置,用于限制偏心装置的枢转,使偏心装置保持卡住绳索。
优选地,所述安全装置围绕所述轴设置,使得所述轴穿过所述安全装置,当需要使偏心装置保持卡住绳索时,使用者使安全装置扣住偏心装置,从而限制偏心装置枢转。
优选地,所述安全装置固定在所述偏心装置上,当需要使偏心装置保持卡住绳索时,使用者使安全装置扣住所述本体,从而限制偏心装置枢转。
优选地,所述安全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当需要使偏心装置保持卡住绳索时,使用者使安全装置扣住偏心装置,从而限制偏心装置枢转。
优选地,所述偏心装置与第一凹槽的所述内表面之间的空间的水平方向敞口处设有方便绳索进出的滑道或凸起物。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前外壁上缘设有朝前的舌状凸起结构。
优选地,所述相对端为从该第一凹槽的一侧壁延伸出的大致平直的壁。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所述相对端的内壁在所述轴的附近设有至少一个凸起,用于阻挡偏心装置和/或安全装置的过度旋转。
优选地,所述相对端为与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竖直方向形成自上而下向外侧扩张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的前外壁上缘设有朝前的舌状凸起结构。
优选地,所述偏心装置的下侧面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下端相对的位置处向内形成凹陷。
优选地,所述偏心装置把手为环状把手。
优选地,所述偏心装置把手枢转地连接在偏心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本体把手为环状把手,所述其余四指均穿过所述本体把手。
优选地,所述偏心装置的上下缘之间具有拱桥形的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伟,未经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数据传输的输电线系统及其电气装置
- 下一篇:用膜转移实现涂布微胶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