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抗低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6703.6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2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万;杜小凤;王伟中;杨文飞;顾大路;文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N43/16;A01N37/40;A01N33/12;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低温 调节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研制与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抗低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35%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食粮。我国是世界上小麦生产大国,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量的25%和22%左右,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生育期长,秋季播种,经冬历春,夏季收获,生育期跨越2年含春夏秋冬四季,在小麦的生长初期及返青拔节等关键生育期都会经历寒流、倒春寒等低温胁迫,几乎所有冬小麦种植区都有冷害和冻害发生,低温冻害已成为小麦生产上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这大大影响了小麦生产的品质和产量稳定,严重威胁了粮食安全。
按照低温冻害发生的时期和特点,可将小麦冻害划分为5种类型:⑴初冬温度骤降型。这种类型发生在小麦越冬初期,此时幼苗未经过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若突遇寒流,日平均气温骤降、最低气温低于-10℃以下的天气时,一些苗质弱、整地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墒麦田的麦苗叶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冻伤幼穗生长锥,严重影响小麦的有效穗数。⑵越冬交替冻融型。多发生在12月下旬至1月底小麦正常进入越冬期后,虽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但一旦出现回暖天气,气温增高,土壤解冻,幼苗生长锥萌动,又开始缓慢生长,抗寒性减弱,暖期过后,若遇大幅度降温,就会发生较严重的冻害。⑶越冬期长寒型。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下旬~翌年2月中旬),冬季持续低温并多次出现强寒流,从而导致小麦地上部严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⑷早春温度骤降型。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2下旬~3月中旬),返青后的麦苗植株生长加快,抗性明显下降,此时若遇寒流侵袭,会导致小麦叶片坏死,小麦萌动的生长锥受到伤害,甚至整株冻死。⑸春末晚霜冻型小麦拔节至抽穗期间(3月旬~4月中旬),植株生长旺盛,抗寒力很弱,此时遇突然降温,极易形成霜冻型冷害,影响穗分化、穗粒数和千粒重。
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和华北地区气候异常,据有关资料显示,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冻(冷)害最为严重,河南南部和山东次之,全国冬小麦发生冻害面积年均达400余万hm2,其中40多万hm2严重冻害,这己严重影响到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安全。气象专家预测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同时,在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也将经历一个冬季气温偏低的“小冰河期”。众多研究表明,在我国主要冬小麦产区,在过去几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偏低,冬季寒流到来早且急,造成气温骤降,春季升温迟且日照不足,低温持续时间延长15~30天以上,造成小麦受害面积大,冻害程度普遍增加,以致生育期延迟影响下季作物播种、品质及产量下降、高产难度加大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增强小麦抗低温冷冻害能力对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目前,在小麦生产中防御低温冻害的途径主要包括:(1)筛选和创制抗(耐)低温冻害小麦资源,选育抗低温冻害品种;(2)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如播前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以增温保墒,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形成壮杆大穗,提高抗冻性;(3)叶面喷施磷酸氢二钾、尿素和植物生长抑制剂或延缓剂如多效唑、矮壮素、烯效唑等。上述技术措施均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低温冻害对小麦的危害,但品种更新换代慢,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工程量大,操作费时费工,当寒潮来临时经常无法及时处理,效果不佳;而在拔节孕穗期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或延缓剂,极易影响穗分化,造成的减产效果甚至大于低温冻害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时必须慎重。
显然,结合小麦生长发育与低温冻害生理生化机理,创制简单易行、价廉易得、抗低温冻害效果显著的生化制剂,提高小麦抗低温冻害能力,对促进我国小麦生产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抗低温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调节剂安全无毒、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制备简单、药效显著,应用于小麦,可有效预防和缓解低温冻害对小麦的危害,克服现有抗低温冻害措施中存在的效果不稳定、费时费工、投资成本高的弊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小麦抗低温调节剂包括氨基多糖、氯化胆碱、水杨酸或水杨酸钠、硅酸钾和表面活性剂,各组分含量分别为氨基多糖3~9g/L、氯化胆碱20~100g/L、水杨酸或水杨酸钠4~20g/L、硅酸钾80~400g/L、表面活性剂20~100g/L,以水为溶剂。
本发明中所述氨基多糖为分子量200~500KDa中的一种或其多种不同分子量混合物。
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系列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优选吐温60、吐温8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动解析系统和运动解析方法
- 下一篇:空腔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