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高效共混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16634.9 | 申请日: | 2013-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7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沈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曦 |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高效 共混酯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抗菌高效共混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涤纶是三大合成纤维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价格也比较便宜。再加上它有结实耐用、弹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挺括、易洗快干等特点,为人们所喜爱。
强度高。短纤维强度为2.6~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8.0cN/dtex。由于吸湿性较低,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
弹性好。弹性接近羊毛,当伸长5%~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耐皱性超过其他纤维,即织物不折皱,尺寸稳定性好。弹性模数为22~141cN/dtex,比锦纶高2~3倍。
耐热性涤纶是通过熔纺法制成,成形后的纤维可又再经加热熔化,属于热塑性纤维。涤纶的熔点比较高,而比热空和导热率都较小,因而涤纶纤维的耐热性和绝热性要高些。是合成纤维中最好的。
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
耐磨性好。耐磨性仅次于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好。
耐光性好。耐光性仅次于腈纶。
耐腐蚀。可耐漂白剂、氧化剂、烃类、酮类、石油产品及无机酸。耐稀碱,不怕霉,但热碱可使其分解。
染色性较差,但色牢度好,不易褪色。涤纶分子链上因无特定的染色基团,而且极性较小,所又染色较为困难,易染性较差,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
涤纶是世界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品种,目前涤纶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的60%以上。大量用于衣料、床上用品、各种装饰布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等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用纤维制品,如过滤材料、绝缘材料、轮胎帘子线、传送带等。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地区涤纶短纤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中国涤纶系列产品产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涤纶纤维产能的迅速增长,使得中国正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涤纶类产品的重要加工基地。
2007年1-11月,中国涤纶纤维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42,668,87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5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36,413,80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65%;实现累计利润总额4,987,99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1.15%。
2008年1-5月,中国涤纶纤维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04,924,06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7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01,674,71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82%; 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495,129千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96%。
涤纶纤维是所有纺织纤维中加工总量最多的化纤品种,开发差别化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整个化纤工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产品差别化是涤纶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涤纶纤维生产企业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因此涤纶行业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由于有害细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而且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细菌传播感染产生的疾病,已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因此消毒杀菌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胍类消毒剂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类消毒抗菌剂,使用方便同时由于抗菌谱广、低毒、无刺激,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除应用于食品和酒精饮料等工业消毒外,还可用于纤维纸张、食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毛巾、毛衣、口罩)的消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高效共混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抗菌高效共混酯纤维,其原料组成质量百分比为:
一种抗菌高效共混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将四种原料进行熔融纺丝,其中喷丝板为十字形;得到抗菌高效共混酯纤维。
一种功能母粒,其原料组成质量百分比为:
纳米银材料 1~5%
抗菌阻燃复合材料 1~5%
PTT切片 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曦,未经陈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6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