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同驱替压力梯度条件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6446.6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2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聂俊;王友启;于洪敏;吕成远;尚绪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11218 | 代理人: | 郭韫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同 压力梯度 条件下 油水 相对 渗透 曲线 表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发油藏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不同驱替压力梯度条件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水相对渗透率是研究油藏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该参数可以模拟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及预测可采储量。该参数往往是通过在实验室用岩心做水驱油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改变驱替压力梯度,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发生了变化。目前,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法。其中非稳态法由于实验时间短,与油藏注水开采历史相吻合而被广泛采用。非稳态法义分为恒速法和恒压法,由于恒压法实验过程中保持岩心端点压力差恒定的条件较难实现,并且恒压法实验数据处理难度较恒速法大,因此,恒压法的应用不如恒速法广泛。针对不同压力梯度条件下油水相渗曲线的变化规律方面的研究就更少了。
大庆油田曾做过驱替压力梯度对油水相渗曲线影响的实验。得到了随着驱替压力梯度的增加,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均有所增加,两相渗流区变大,残余油饱和度减小的结论。2003年,胡学军等借鉴Sarma和Bentsen拟合恒速驱替实验数据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中使用的多元回归通式,经变形后用来处理恒压驱替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回归质量。2005年,林玉保等利用恒压法测定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描述了不同驱替压力梯度对特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的影响。得到了随着驱替压力梯度的增加,油相渗流能力增强,采出程度增加的结论。2007年,张继成等提出用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方程表征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但是该方法由于参数过多,并不适合推广应用。冯其红等于2011年通过随机方式建立了由孔隙和喉道组成的三维网络模型,根据逾渗理论,通过 对流体在模型中的流动研究,求取了在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到了和大庆油田相同的结论。
虽然所有实验都表明驱替压力梯度对相对渗透率曲线有明显的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表征这种影响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不同驱替压力梯度条件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征方法,定量描述驱替压力梯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不同驱替压力梯度条件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表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具有相同或相似渗透率的一组岩心施加不同的驱替压力梯度,获得各个岩心的相渗实验数据,然后根据相渗实验数据做出每个岩心对应的一条相渗曲线,然后对每个岩心对应的一条相渗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个岩心对应的一条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根据相渗实验数据拟合(即将两列数在excel中拟合出对应的函数关系。)出水相最大相对渗透率、驱油效率与压力梯度统计规律,即求取不同压力梯度下水相最大相对渗透率及残余油饱和度;
(3)求取每个岩心对应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曲线方程;
(4)对该特征曲线方程的特征参数aw进行拟合处理,得到特征参数aw与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式;
(5)利用步骤(4)得到的特征参数aw与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式与步骤(2)得到的水相最大相对渗透率与压力梯度的关系得到用水相最大相对渗透率按线性规律校正后的水相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方程;
(6)利用步骤(3)得到的油相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方程、步骤(5)得到 的校正后的水相相对渗透率特征曲线方程以及步骤(2)得到的驱油效率与压力梯度的关系将归一化的曲线(即公式(1)对应的曲线)转化成常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所述步骤(1)中的对每个岩心对应的一条相渗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个岩心对应的一条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这样实现的:
采用公式(1)进行归一化处理:
K′rw=Krw/Kroc
K′ro=Kro/Kroc(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值式采样值保护方法
- 下一篇: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温度RBF神经网络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