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结构外墙穿墙套管防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6302.0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2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姜旭;尉家鑫;郑吉成;孙长安;王胜娟;汪文东;蔡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F16L5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李聚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结构 外墙 穿墙 套管 防水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地下结构外墙穿墙套管防水装置,包括钢管(1)以及环套在所述钢管(1)上的预埋穿墙套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结构外墙穿墙防水套管装置还包括止水环(3)、防水圈(6)以及防水卡(7);所述止水环(3)包括焊接在所述穿墙套管(2)露出墙面部分上的大止水环(3.1)以及焊接在所述钢管(1)上的小止水环(3.2),大止水环(3.1)及小止水环(3.2)均是由钢板裁切成的两个环形钢板,两个环形钢板之间形成对应所述防水圈(6)的凹槽;所述防水圈(6)包括可嵌入大止水环(3.1)凹槽内的大防水圈(6.1)以及可嵌入小止水环(3.2)凹槽内的小防水圈(6.2),所述防水卡(7)是扣接在所述大止水环(3.1)与小止水环(3.2)之间的缝隙处的两个半圆形金属构件,两构件由紧固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外墙穿墙套管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是由普通螺栓(8)连接,另一端是由镀锌螺杆(5)及内六角镀锌螺母(4)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外墙穿墙套管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止水环(3.1)及小止水环(3.2)的内径分别等于穿墙套管(2)及钢管(1)的外径,其壁厚为10mm,外径为内径+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外墙穿墙套管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止水环(3.1)安装在穿墙套管(2)外露部分,与穿墙套管连接采用焊接连接,所述小止水环(3.2)安装在钢管(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外墙穿墙套管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防水圈(6.1)及小防水圈(6.2)是橡胶材料,其内径分别等于钢管(1)及穿墙套管(2)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外墙穿墙套管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卡(7)是壁厚为5mm,长度为66mm,形状为两个半圆筒体的铸铁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外墙穿墙套管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卡(7)用不易腐烂和不透水的材料进行包裹。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地下结构外墙穿墙套管防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钢管(1)穿入穿墙套管(2)前,首先将大止水环(3.1)以及小止水环(3.2)套入钢管(1)(迎水面一侧),然后再将钢管(1)穿入穿墙套管(2);
步骤二:待钢管(1)安装完成后,首先在距穿墙套管(2)20mm的位置进行小止水环(3.2)(迎水面一侧)的焊接,然后在距小止水环(3.2)16mm的位置进行大止水环(3.1)的焊接安装,止水环(3)两侧与穿墙套管(2)相接部分均满焊焊接,焊缝高度为2mm;
步骤三:待止水环(3)焊接合格后,将大防水圈(6.1)及小防水圈(6.2)分别套装在大止水环(3.1)及小止水环(3.2)的凹槽内;
步骤四:将防水卡(7)打开,然后将防水卡(7)大小两个凸槽分别对准橡大防水圈(6.1)及小防水圈(6.2),合上防水卡(7);
步骤五:将镀锌螺杆(5)穿入防水卡(7)耳孔内,将内六角镀锌螺母(4)旋入镀锌螺杆(5),最后用工具把镀锌螺杆(5)与内六角镀锌螺母(4)拧紧即可;
步骤六:为延长防水卡(7)寿命,防止生锈减少使用周期,将防水卡(7)表面涂抹一层凡士林,并在其外侧包裹一层塑料布,防止与土接触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3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