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溃式单轴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6117.1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0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石海琳;彭军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6 | 分类号: | E05D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溃式单轴 铰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前盖单轴铰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溃式单轴铰链。
背景技术
汽车前盖上现在常用的铰链是单轴式铰链,如图1所示,包括转臂1′和支座2′,在制造商处将转臂1′和支座2′通过铆钉3′铆接成一整体的单轴式铰链。在整车厂中,铰链作为一个整体一般安装在汽车前舱上纵梁上。由于该单轴式铰链在上下方向已经固定,在人们维修或不小心碰撞时,头部会碰到前盖铰链旋转中心,碰撞后该单轴式铰链已经固定,无法移动在碰撞时向下移动,对使用者的头部造成了伤害,不利于头部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碰撞时铰链会向下移动以增大人们头部与铰链硬点之间空间的压溃式单轴铰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压溃式单轴铰链,其包括转臂和支座,所述支座包括支座下片和支座上片,所述支座上片与所述转臂通过铆钉铆接在一起,所述铆钉上套接有润滑衬套;其中所述支座下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纵向延伸的导轨,所述支座下片与所述支座上片通过可断裂的压溃铆钉连接在一起,且所述支座下片的两个侧边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导轨内,并在所述压溃铆钉受到撞击断裂后,所述支座下片能够沿着所述导轨下移。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下片与所述支座上片通过两个以上的所述压溃铆钉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下片与所述支座上片通过三个所述压溃铆钉连接在一起,三个所述压溃铆钉之间呈三角形布置在所述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溃铆钉的剪切力为1000N-2000N。
进一步地,所述压溃铆钉包括圆柱形大端头部、圆柱形小端头部和连接所述大端头部与所述小端头部的圆柱形连接部,其中所述大端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小端头部的直径,所述小端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所述大端头部位于所述支座下片外侧,所述小端头部位于所述支座上片外侧,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支座上片和所述支座下片用于支撑所述支座上片和所述支座下片,并在受到外部撞击后所述连接部可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大端头部、所述小端头部和所述连接部均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大端头部、所述小端头部和所述连接部均为实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大端头部和所述小端头部为实心结构,所述连接部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在所述支座下片上经过冲压翻边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压溃铆钉由铝合金或钢制造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溃式单轴铰链,通过将支座分为支座上片和支座下片两部分,并将上述支座上片和支座下片通过在受到撞击后可以断裂的压溃铆钉连接在一起,还在支座下片上设置有纵向导轨,并将支座上片的两侧边布置在导轨内,当单轴铰链受到外部撞击后,该压溃铆钉断裂,此时支座上片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轨下移,从而为使用者的头部与铰链硬点之间留出更多的压溃空间,避免使用者的头部与铰链硬点发生碰撞,很好的保护了使用者,使其头部免受伤害。该压溃式单轴铰链,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使用,加工工艺简单,易于成型,发生碰撞后,客户仅需更换压溃铆钉即可,无需更换铰链,返修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轴式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溃式单轴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压溃式单轴铰链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一种压溃式单轴铰链中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支座沿A-A向剖面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支座的爆炸图;
图7为图4所示的支座中在压溃铆钉断裂后支座下片下移示意图;
图8为压溃铆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压溃铆钉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压溃铆钉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转臂; 2′-支座; 3′-铆钉;
1-转臂; 2-支座; 3-铆钉;
4-润滑衬套; 21-支座下片; 211-导轨;
212-压溃铆钉孔; 22-支座上片; 221-侧边;
222-压溃铆钉孔; 23-压溃铆钉; 231-大端头部;
232-连接部; 233-小端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