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5468.0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8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赵琪;赵永昌;杨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棱羊肚菌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食用菌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 M. Kuo, O’Donnell & T.J. Volk,属子囊菌亚门Ase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陕西,美国加利福尼亚、内华达、俄勒冈西北部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等地。子实体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肉质脆嫩,风味独特,是食(药)用菌中的珍品之一。羊肚菌属真菌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由于干早,沙漠化及山体隆升等所导致的片段化和地理隔离,使得该属真菌发生了快速辐射演化、异域成种和生态成种现象,从而产生了丰富的物种。该属真菌栽培已有大量成功报道,如徐中志等(2008)通过接种尖顶羊肚菌(M. conica)菌种于圆叶杨等宿主植物,再将圆叶杨移植到退耕还林地或土壤贫瘠的坡地上,加强林地管理即可获得尖顶羊肚菌子实体(专利号:200810058482.0);Ower等(1989)通过小麦等双层培养基,培养出菌核后再诱导产生羊肚菌(Morchella sp.)子实体(专利号:us 4866878)。 但梯棱羊肚菌尚未见相关成功栽培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采用该方法种植梯棱羊肚菌,成本低、工序简单、周期短、重复性好、易于管护。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包括梯棱羊肚菌菌种制作、水合处理、栽培袋制作、种植和管护步骤,取通过分子鉴定为梯棱羊肚菌(Genbank号为JQ 618576)的母种(HKAS 62868)制成栽培种,栽培种经过水合处理后,撒播于整好地的厢面上、覆土,制作并添加栽培料,田间常规管理80-120天,获得子实体。
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中,棱羊肚菌菌种为常规方法培养获得的菌核sclerotia。
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中,栽培袋采用木屑、稻壳或玉米芯70-80%,小麦粒5-10%,土壤10-18%,石膏1-2%,含水量50-65%。
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中,栽培袋采用木屑、稻壳或玉米芯80%,小麦粒3%,泥炭土壤15%,石膏2%,含水量65%,常温常压灭20小时
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中,土壤为水稻土、泥炭土、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高山草甸土。
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中,种植采用固体菌种撒播在宽40-80cm厢面上,覆土3-10cm,厢面间按宽40-60cm,深20-40cm理沟,由沟内灌水至刚淹没厢面。
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中,水合处理为菌核在10-15℃下处理10-48小时。
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中,水合处理为菌核在15℃下处理12-20小时。
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中,种植后保持土壤湿度为55-70%至出菇。
所述的梯棱羊肚菌的栽培方法中,梯棱羊肚菌出菇后保持土壤湿度50-60%、空气湿度80-90%至收获。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工序简单、周期短、重复性好、易于管护的羊肚菌栽培方法,既促进农民增收,又有利于生态保护的非林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为羊肚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栽培菌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不能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1:
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栽培种制作:取通过分子鉴定为梯棱羊肚菌(Genbank号为JQ 618576)的母种(HKAS 62868)制成栽培种,为常规双层培养基培养获得的菌核(sclerotia)。
2、水合处理为菌核15℃处理12小时。
3、栽培袋制作:木屑80%,小麦粒5%,泥炭土壤14%,石膏1%,含水量65%,常温常压灭菌20小时。
4、种植方法:菌种撒播在宽40厢面上,覆土5cm,厢面间宽40cm,深40cm理沟,由沟内灌水至刚淹没厢面。
5、管护方法:种植后保持土壤湿度60%至出菇;出菇后保持土壤湿度55%、空气湿度80%至收获。
实施例2:
按以下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54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关机械特性测试仪
- 下一篇:熔断器干筒密封性试验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