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电互补LED球泡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4722.5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利民;童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中实创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王东亮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互补 led 球泡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类产品,特别是一种光电互补的LED球泡灯。
背景技术
研究资料表明,由于LED是冷光源,半导体照明自身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与白炽灯、荧光灯相比,节电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同样亮度下,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荧光灯管的1/2。如果用LED取代传统白炽灯荧光灯照明的50%,每年我国节省的电量就相当于一个三峡电站发电量的总和,其节能效益十分可观。
LED是一种绿色光源。LED灯直流驱动,没有频闪;没有红外和紫外的成分,没有辐射污染,显色性高并且具有很强的发光方向性;调光性能好,色温变化时不会产生视觉误差;冷光源发热量低,可以安全触摸;这些都是白炽灯和日光灯达不到的。它既能提供令人舒适的光照空间,又能很好地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是保护视力并且环保的健康光源。
在照明应用中,除了发明新型节能光源外,市面上同时也出现了二次节能应用产品,比如:声光控装置、人体感应装置、时间控制器等等,其目的就是再次节约能源。事实上在光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大量的浪费,当打开电灯开关的时候,所产生的光能也将随之消失殆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一体化、低成本、具有二次节能和应急照明功能的光电互补LED球泡灯,本发明使用光电转换技术,将光电互补系统集成在LED球泡灯中,以再次利用绿色环保的再生能源来实现二次节能,本发明不仅利用光辐射实现二次节能还起到应急照明作用,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互补LED球泡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一种光电互补LED球泡灯,包含有灯体外壳、灯罩、灯头,灯体外壳一端连接灯头,灯体外壳另一端连接灯罩,灯体外壳周边嵌装有若干光电转化薄膜,灯体外壳靠近灯罩端部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另外一侧面向灯罩,散热器另外一侧面上设有铝基板,铝基板上设有若干LED,灯体外壳内设有支架,灯体外壳内的支架上设有电池,灯体外壳内的支架上设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电气通路连接灯头,控制器与电池、光电转化薄膜、LED通过电气通路相连,散热器由均热板和若干散热鳍片组成。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转化薄膜所接收到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对电池充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转化薄膜以前、后、左、右方位嵌装于灯体外壳周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通路为LED球泡灯光电互补系统提供电气传输通道,将电池、控制器、光电转化薄膜和LED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光电互补系统。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向灯体外壳一侧设有若干散热鳍片,散热鳍片与散热器的均热板平面垂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灯头上设有控制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电转化薄膜是以CIGS(铜铟镓硒)为光电转换材料,用柔软灵活的高分子聚合物作衬底,其光电转化率达到20.4%。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设于灯体外壳内靠近灯头端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光电互补系统集成在LED球泡灯中,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实现普通照明和应急照明的一体化;再次利用绿色环保的再生能源来实现二次节能,在LED本身节能的基础上耗电量再降低20-30%;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绿色环保意识。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灯体外壳1、灯罩2、灯头4、光电转化薄膜3、散热器5、电池6、控制器7、电气通路8、铝基板9、LED10、散热鳍片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本发明包括灯体外壳1、灯罩2、灯头4、光电转化薄膜3,灯体外壳1上设有灯罩2,灯体外壳1下设有灯头4。光电转化薄膜3以前、后、左、右方位嵌装于灯体外壳1周边,光电转化薄膜3所接收到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对电池6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中实创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中实创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47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