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上料装置及数控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4256.0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0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装置 数控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类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具体地是在数控机床上对轴类零件进行精加工的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汽车的组成需要成千上万的零部件,各个零部件(尤其是轴类零件)的加工需要很多种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员,而随着加工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人员的技能也需要大幅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员需求不断提高,随着近几年的用工荒,各个公司为了减少用工数量、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提高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及提高安全性,所用企业都在朝着自动化、少人化的方向发展。而数控等加工设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人员技能也需进一步的提高,但数控设备的加工,一般都是纯加工设备,而上料部分没有改变人工的形式,一般都是一名操作工操作一台设备或是两台设备,并没有实现无人化操作,数控只实现了纯加工,人员上料并没有减少,而人员每天的成千上万次的上料,品质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且安全也不容乐观,由于员工的操作失误,经常会出现人身安全事故,自动上料机构是制约我国减少工厂操作人员、提高品质、减少事故的重中之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零部件的市场需求的也在稳步增长,各个零部件公司在成本、安全、效率、品质等方面也必须提升,球销类产品是安全件、生命件,它的品质直接关系着人身安全,它控制着汽车车轮的方向,它的加工是使用数控来完成,上料、下料都需要操作工 完成,手工操作有以下缺点:
第一、上、下料时操作工的手需要伸入数控设备,数控在压紧工件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第二、由于数控加工时,需要切削油冷却,切削油容易贱到操作者身上,引起过敏及腐烂,而每天成千上万次的动作容易引起职业病的困扰;
第三、人手安装有时装夹不到位,而数控是沿着固定的程序行走,容易造成数控撞车,造成数控精度降低,减少数控寿命;
第四、人手上料的一致性不容易保证,经常造成产品报废,且效率低下。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床自动上料装置。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机床上料时需要手工操作,装夹不到位,易造成撞车等安全事故,使得机床精度降低,使用寿命减少;且人手上料的一致性不易保证,易造成产品报废,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排序找正机构、抓紧旋转换位机构、移动机构及控制装置,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排序找正机构、且向排序找正机构逐一提供工件,所述抓紧旋转换位机构位于排序找正机构的上方、且将来自排序找正机构的工件抓紧并输送至主轴卡盘,所述移动机构为抓紧旋转换位机构的移动提供动力,所述输送机构、排序找正机构、抓紧旋转换位机构及移动机构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通过轨道与排序找 正机构连接,振动盘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接。
其中,所述轨道上设有检测单元及执行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振动盘中是否有工件,所述执行单元保证工件逐一通过,所述检测单元及执行单元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接近开关及第二接近开关,所述执行单元为分选气缸。
其中,所述振动盘及轨道倾斜设置、且高于所述排序找正机构。
其中,所述排序找正机构包括排序找正气缸及排序顶起气缸,所述排序找正气缸将单个工件找正,所述排序顶起气缸将找正好的工件向上顶起并供给所述抓紧旋转换位机构。
其中,所述抓紧旋转换位机构包括上件机械夹及卸件机械夹,所述上件机械夹与卸件机械夹呈90°设置、且通过旋转气缸实现旋转换位。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上下移动气缸、前后移动单元及左右移动气缸,所述上下移动气缸一端与所述抓紧旋转换位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右移动气缸连接,左右移动气缸还与所述前后移动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导向杆与所述上下移动气缸连接,上下移动气缸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导向杆的设置方向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控机床,其包括上述自动上料装置。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42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灯检机的同步跟踪图像采集机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轮胎防滑钉夹具